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儒家
  • 卷六十二 中庸一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证。〔赐〕夔孙录云中庸之书,如个卦影相似,中间云云。  问中庸。曰:而今都难恁理会。某说个读书之序,须是且著力去看大学,又著力去看论语,又著力去看孟子。看得三书了,这中庸半截都了,不用问人,只略略恁看过。不可掉了易底,却先去攻那难底。中庸多说无形影,如鬼神,如'天地参'等类,说得高;说下学处少,说上达处

  • 卷六十三 中庸二

    ◎第二章  或问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曰:君子只是说个好人,时中只是说做得个恰好底事。〔义刚〕  问时中。曰:自古来圣贤讲学,只是要寻讨这个物事。语讫,若有所思然。他日又问,先生曰:从来也只有六七个圣人把得定。〔炎〕  君子而时中,与易传中所谓中重於正,正者未必中之意同。正者且是分别个善恶,中则是恰好处。〔夔孙〕  问:诸家所说'时中'之义,惟横渠说所以能时中者,其说得之。'时中'之义甚大,须精义入神,始得'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此方真是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达会通,则有时

  • 卷六十四 中庸三

    ◎第二十章  '修道以仁。'修道,便是说上文修身之道,自'为政在人'转说将来。'修道以仁',仁是筑底处,试商量如何?伯丰言:克去己私,复此天理,然后得其修。曰:固是。然圣贤言'仁'字处,便有个温厚慈祥之意,带个爱底道理。下文便言'亲亲为大'。〔〈螢,中虫改田〉〕  问:'修道以仁',继之以'仁者人也',何为下面又添说义礼?曰:仁便有义,如阳便有阴。亲亲尊贤,皆仁之事。亲之尊之,其中自有个差等,这便是义与礼。亲亲,在父子如此,在宗族如彼,所谓'杀'也

  • 卷六十五 易一

    ◎纲领上之上  △阴阳  阴阳只是一气,阳之退,便是阴之生。不是阳退了,又别有个阴生。〔淳〕  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做两个看,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做一个看,只是一个消长。〔文蔚〕  阴阳各有清浊偏正。〔僩〕  阴阳之理,有会处,有分处,事皆如此。今浙中学者只说合处、混一处,都不理会分处。〔去伪〕  天地间道理,有局定底,有流行底。〔渊〕  阴阳有个流行底,有个定位底。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更是流行底,寒暑往来是也;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便是定位底,天地上下四方是也。易有两义:一是变易,

  • 卷六十六 易二

    ◎纲领上之下  △卜筮  易本为卜筮而作。古人淳质,初无文义,故画卦爻以开物成务。故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此易之大意如此。〔谟〕  古人淳质,遇事无许多商量,既欲如此,又欲如彼,无所適从。故作易示人以卜筮之事,故能通志、定业、断疑,所谓开物成务者也。〔人杰〕  上古民淳,未有如今士人识理义?i崎;蠢然而已,事事都晓不得。圣人因做易,教他占,吉则为,凶则否,所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即此也。及后来理义明,有事则便断以理义。如舜传禹曰:朕志先定,鬼神

  • 卷六十七 易三

    ◎纲领下  △三圣易  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德意,如利贞,是教人利於贞正;贞吉,是教人贞正则吉。至孔子则说得道理又多。〔闳祖〕道夫录云:'利贞','贞吉',文王说底,方是教人'随时变易以从道'。  乾之元亨利贞,本是谓筮得此卦,则大亨而利於守正,而彖辞文言皆以为四德。某常疑如此等类,皆是别立说以发明一意。至如坤之利牝马之贞,则发得不甚相似矣。〔道夫〕  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伏羲分卦,乾南坤北。文王卦又不同。故曰:周易元亨利贞,文王以前只

  • 卷六十八 易四

    ◎乾上  问:'乾坤',古无此二字。作易者特立此以明道,如何?曰:作易时未有文字。是有此理,伏羲始发出。〔可学〕以下总论乾坤。  乾坤只是卦名。乾只是个健,坤只是个顺。纯是阳,所以健;纯是阴,所以顺。至健者惟天,至顺者惟地。所以后来取象,乾便为天,坤便为地。〔渊〕  乾坤阴阳,以位相对而言,固只一般。然以分言,乾尊坤卑,阳尊阴卑,不可并也。以一家言之,父母固皆尊,母终不可以并乎父。兼一家亦只容有一个尊长,不容并,所谓尊无二上也。〔僩〕  易中只是阴阳,乾坤是阴阳之纯粹者。然就一年论之,乾卦

  • 卷六十九 易五

    ◎乾下  文言上不必大故求道理,看来只是协韵说将去。潜龙勿用,何谓也以下,大概各就他要说处便说,不必言专说人事、天道。伊川说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也难分别。到了,时似用,用似义。〔渊〕  问:程易'乾之用'、'乾之时'、'乾之义',看来恐可移易说。曰:凡说经,若移易得,便不是本意。看此三段,只是圣人反复赞咏乾之德耳。如'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便是第二段。'阳气潜藏',便是上段'龙德而隐者也'。圣人反复发明以示人耳。〔铢〕  问:伊川分'乾之时'、'乾

  • 卷七十 易六

    ◎屯 屯是阴阳未通之时,蹇是流行之中有蹇滞,困则穷矣。〔贺孙〕  屯'利建侯',此占恐与乾卦'利见大人'同例,亦是占者与爻相为主宾也。曰:然。但此亦大概如此,到占得时又看如何。若是自卜为君者得之,则所谓建侯者,乃己也。若是卜立君者得之,则所谓建侯者,乃君也。此又看其所遇如何。缘易本不是个绷定底文字,所以曰'不可为典要'。问:占者固如此,恐作易者须有定论?曰:也只是看一时间,见得个意思如何耳。〔榦〕  问:'刚柔始交而难生',程传以云雷之象为始交,谓震始交於下,坎始交於中,

  • 卷七十一 易七

    ◎噬嗑  彖辞中刚柔分以下,都掉了颐中有物,只说利用狱。爻亦各自取义,不说噬颐中之物。〔渊〕  张元德问:易中言'刚柔分'两处。一是噬嗑,一是节。此颇难解。曰:据某所见,只是一卦三阴三阳谓之'刚柔分'。洽录云:分,犹均也。曰:易中三阴三阳卦多,独於此言之,何也?曰:偶於此言之,其他卦别有义。洽录云:'刚柔分',语意与'日夜分'同。又问:复卦'刚反'作一句否?曰:然。此二字是解'复亨',下云'动而以顺行',是解'先入无疾'以下。大抵彖辞解得易极分明,

  • 卷七十二 易八

    ◎咸  否泰咸恒损益既济未济,此八卦首尾皆是一义。如咸皆是感动之义之类。咸内卦艮,止也,何以皆说动?曰:艮虽是止,然咸有交感之义,都是要动,所以都说动。卦体虽是动,然才动便不吉。动之所以不吉者,以内卦属艮也。〔僩〕  咸就人身取象,看来便也是有些取象说。咸上一画如人口,中三画有腹背之象,下有人脚之象。艮就人身取象,便也似如此。上一阳画有头之象,中二阴有口之象,所以艮其辅,於五爻言之。内卦以下亦有足象。〔砺〕  问:本义以为柔上刚下,乃自旅来。旅之六五,上而为咸之上六;旅之上九,下而为咸之九五,此

  • 卷七十三 易九

    ◎困  困卦难理会,不可晓。易中有数卦如此。系辞云:'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困是个极不好底卦,所以卦辞也做得如此难晓。如蹇剥否睽皆是不好卦,林录云:却不好得分明,故易晓。只有剥卦分明是剥,所以分晓。困卦林云:虽是极不好卦。是个进退不得、穷极底卦,所以难晓。林录云:所以卦辞亦恁地不好,难晓。其大意亦可见。又曰:看易,不当更去卦爻中寻求道理当如何处置这个。与人卜筮以决疑惑,若道理当为,固是便为之;若道理不当为,自是不可做,何用更占?却是有一样事,或吉或凶,成两岐道理,处置不

  • 卷七十四 易十

    ◎上系上  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  上、下系辞说那许多爻,直如此分明。他人说得分明,便浅近。圣人说来却不浅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系,也无甚意义。圣人偶然去这处说,又去那处说。尝说道,看易底不去理会道理,却只去理会这般底,譬如读诗者不去理会那四字句押韵底,却去理会十五国风次序相似。〔渊〕  问:第一章第一节,盖言圣人因造化之自然以作易。曰: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於书。此是后来人说话,又是见天地之实体,而知易之书如此。如见天之尊,地之卑,却知得易之所谓乾坤

  • 卷七十五 易十一

    ◎上系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赜字在说文曰:杂乱也。古无此字,只是啧字。今从赜,亦是口之义。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虽是杂乱,圣人却於杂乱中见其不杂乱之理,便与下句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相对。〔〈螢,中虫改田〉〕  天下之至赜与左传啧有烦言之啧同。那个从口,这个从(),是个口里说话多、杂乱底意思,所以下面说不可恶。若唤做好字,不应说个可恶字也。探赜索隐,若与人说话时,也须听他杂乱说将出来底,方可索他那隐底。〔渊〕(淳录云:本从'口',是喧闹意。从()旁亦然。)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正是说画卦

  • 卷七十六 易十二

    ◎系辞下  问:'八卦成列',只是说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先生解云'之类',如何?曰:所谓'成列'者,不止只论此横图。若乾南坤北,又是一列,所以云'之类'。〔学履〕  问:'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象,只是乾兑离震之象,未说到天地雷风处否?曰:是。然八卦是一项看,'象在其中',又是逐个看。又问:成列是自一奇一耦,画到三画处,其中逐一分,便有乾兑离震之象否?曰:是。〔学履〕  问:'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变'字是总卦爻之有往

  • 卷七十七 易十三

    ◎说卦  赞於神明,犹言治於人相似,谓为人所治也。赞於神明,神明所赞也。圣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当说幽赞神明。此却是说见助於神明。〔渊〕  赞,只是赞化育之赞,不解便说那赞命於神明。这只就道他为神明所赞,所以生出这般物事来,与人做卦。〔渊〕  生蓍,便是大衍之数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茎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参天两地,方是取数处。看得来阴阳刚柔四字,阴阳指二老,刚柔指二少。〔渊〕  问:'参天两地',旧说以为五生数中,天参地两,不知其说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两地,不见参两之意。'参天&#3

  • 卷七十八 尚书一

    ◎纲领  至之问:书断自唐虞以下,须是孔子意?曰:也不可知。且如三皇之书言大道,有何不可!便删去。五帝之书言常道,有何不可!便删去。皆未可晓。〔道夫〕(以下论三皇五帝。)  陈仲蔚问:'三皇',所说甚多,当以何者为是?曰:无理会,且依孔安国之说。五峰以为天皇地皇人皇,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却无高辛颛顼。要之,也不可便如此说。且如欧阳公说:'文王未尝称王'。不知'九年大统未集',是自甚年数起。且如武王初伐纣之时,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又未知如何便称'王'?假谓史

  • 卷七十九 尚书二

    ◎禹贡  禹贡一书所记地理治水曲折,多不甚可晓。窃意当时治水事毕,却总作此一书,故自冀州王都始。如今人方量毕,总作一门单耳。禹自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濬畎浍距川。一篇禹贡不过此数语,极好细看。今人说禹治水,始于壶口,凿龙门,某未敢深信。方河水汹涌,其势迅激,纵使凿下龙门,恐这石仍旧壅塞。又,下面水未有分杀,必且溃决四出。盖禹先决九川之水,使各通于海;又濬畎浍之水,使各通于川;使大水有所入,小水有所归。禹只是先从低处下手,若下面之水尽杀,则上面之水渐浅,方可下手。九川尽通,则导河之功已及八分。故某尝

  • 卷八十 诗一

    ◎纲领  只是思无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诗皆思无邪。〔振〕  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使篇篇皆是讥刺人,安得温柔敦厚!〔璘〕  因论诗,曰:孔子取诗只取大意。三百篇,也有会做底,有不会做底。如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此是显然讥刺他。到第二章已下,又全然放宽,岂不是乱道!如载驰诗煞有首尾,委曲详尽,非大段会底说不得。又如鹤鸣做得极巧,更含蓄意思,全然不露。如清庙一倡三叹者,人多理会不得。注下分明说:'一人倡之,三人和之。'譬如今人挽歌之类。今人解者又须要胡说乱说。〔祖道〕  问删诗。

  • 卷八十一 诗二

    ◎周南关雎兼论二南。  诗未论音律,且如读二南,与郑卫之诗相去多少!  问:程氏云:'诗有二南,犹易有乾坤。'莫只是以功化浅深言之?曰:不然。问:莫是王者诸侯之分不同?曰:今只看大序中说,便可见。大序云:'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只看那'化'字与'德'字及'所以教'字,便见二南犹乾坤也。〔文蔚〕  前辈谓二南犹易之乾坤,其诗粹然无非道理,与他诗不同。曰:须是宽中看紧底意思。因言:匡衡汉儒,几语亦自说得好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