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传经颂典
  • 卷二十八 论语十

    ◎公冶长上  △子谓公冶长章  问子谓公冶长章。曰:子谓'可妻',必有以取之矣。'虽在缧绁之中',特因而举之,非谓以非罪而陷缧绁为可妻也。〔南升〕  南容为人,观其三复白圭,便是能谨其言行者。邦有道,是君子道长之时,南容必不废弃;邦无道,是小人得志以陷害君子之时,南容能谨其言行,必不陷於刑戮。〔南升〕  问:'子谓南容'章,集注云:'以其谨於言行。'如其三复白圭,固见其谨於言矣。谨於行处虽未见,然言行实相表里,能谨於言,必能谨於行矣。曰:然。〔焘〕  问:公冶长可妻,伊川

  • 卷二十九 论语十一

    ◎公冶长下  △子路有闻章  问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因举子路数事,以明子路好学如此,而仕卫之出处乃如彼。曰:今只当就'子路有闻'上考究,不须如此牵二三说。不知要就此处学子路'未之能行,惟恐有闻',还只要求子路不是处。如此看,恐将本意失了。就此言之,见得子路勇於为善处。他这处直是见得如此分明。到得闻其正名处,却鹘突。学者正要看他这处,在卫又是别项说话也。又曰:可见古人为己之实处。子路急於为善,唯恐行之不彻。譬如人之饮食,有珍羞异馔,须是吃得尽方好。若吃不透,亦徒然。子路不急於

  • 卷三十 论语十二

    ◎雍也篇一  △雍也可使南面章  问:'宽洪简重',是说仲弓资质恁地。曰:夫子既许它南面,则须是有人君之度,意其必是如此。这又无稽考,须是更将它言行去看如何。〔义刚〕  问:'雍也可使南面',伊川曰:'仲弓才德可使为政也。'尹氏曰:'南面,谓可使为政也。'第一章凡五说,今从伊川尹氏之说。范氏曰'仲弓可以为诸侯',似不必指诸侯为南面,不如为政却浑全。谢氏曰:'仁而不佞,其才宜如此。'杨氏亦曰:'雍也仁矣。'据'仁而不佞',乃或人之问。夫子曰'不知其

  • 卷三十一 论语十三

    ◎雍也篇二  △子华使於齐章  子升问:冉子请粟,圣人不与之辨,而与之益之。曰:圣人宽洪,'可以予,可以无予',予之亦无害,但不使伤惠耳。〔木之〕  冉子与之粟五秉,圣人亦不大段责他。而原思辞禄,又谓:与尔邻里乡党,看来圣人与处却宽。〔恪〕  张子曰:'於斯二者,可见圣人之用财。'虽是小处,也莫不恰好,便是'一以贯之'处。〔夔孙〕义刚录云:圣人於小处也区处得恁地尽,便是一以贯之处。圣人做事著地头。  范氏曰:'夫子之道,循理而已,故周急,不继富,以为天下之通义,使人可继也。&

  • 卷三十二 论语十四

    ◎雍也篇三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章  问:力不足者,非干志否?曰:虽非志,而志亦在其中。所见不明,气质昏弱,皆力不足之故。冉求乃自画耳。力不足者,欲为而不能为;自画者,可为而不肯为。〔宇〕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废,是好学而不能进之人,或是不会做工夫,或是材质不可勉者。今女画。画,是自画,乃自谓材质不敏而不肯为学者。必大。  中道而废,与半途而废不同。半途是有那懒而不进之意;中道是那只管前去,中道力不足而止。他这中道说得好。〔高〕  问冉求自画。曰:如驽骀之马,固不可便及得骐骥,然且行向前去,

  • 卷三十三 论语十五

    ◎雍也篇四  △齐一变至於鲁章  问:齐尚功利,如何一变便能至鲁?曰:功利变了,便能至鲁。鲁只是大纲好,然里面遗阙处也多。〔淳〕  行父问齐一变至鲁,鲁一变至道。曰:太公之封於齐也,举贤而尚功,孔子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周公治鲁,亲亲而尊尊,孔子曰:'后世浸微矣!'齐自太公初封,已自做得不大段好。至后桓公管仲出来,乃大变乱拆坏一番。鲁虽是衰弱不振,元旧底却不大段改换。欲变齐,则须先整理了已坏底了,方始如鲁,方可以整顿起来,这便隔了一重。变鲁,只是扶衰振弱而已。若论鲁,如左传所载,

  • 卷三十四 论语十六

    ◎述而篇  △述而不作章  徐兄问:'述而不作',是制作之'作'乎?曰:是。孔子未尝作一事,如删诗,定书,皆是因诗书而删定。又问:圣人不得时得位,只如此。圣人得时得位时,更有制作否?曰:看圣人告颜子四代礼乐,只是恁地,恐不大段更有制作。亦因四代有此礼乐,而因革之,亦未是作处。又问:如何'作春秋'?恐是作否?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看来是写出鲁史,中间微有更改尔。某尝谓春秋难看,平生所以不敢说著。如何知得上面那个是鲁史旧文,那个是夫子改底字?若不

  • 卷三十五 论语十七

    ◎泰伯篇  △泰伯其可谓至德章  泰伯得称至德,为人所不能为。〔可学〕  问泰伯可谓至德。曰:这是於'民无得而称焉'处见,人都不去看这一句。如此,则夫子只说'至德'一句便了,何必更下此六个字?公更仔细去看这一句,煞有意思。义刚言:夫子称泰伯以至德,称文王亦以至德,称武王则曰未尽善。若以文王比武王,则文王为至德;若以泰伯比文王,则泰伯为至德。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比泰伯已是不得全这一心了。曰:是如此。义刚又言:泰伯若居武王时,牧野之师也自不容已。盖天命人心,到这里无转侧处了。曰

  • 卷三十六 论语十八

    ◎子罕篇上  △子罕言利章  行夫问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曰:罕言者,不是不言,又不可多言,特罕言之耳。罕言利者,盖凡做事只循这道理做去,利自在其中矣。如'利涉大川','利用行师',圣人岂不言利。但所以罕言者,正恐人求之则害义矣。罕言命者,凡吉凶祸福皆是命。若侭言命,恐人皆委之於命,而人事废矣,所以罕言。罕言仁者,恐人轻易看了,不知切己上做工夫。然圣人若不言,则人又理会不得如何是利,如何是命,如何是仁,故不可不言。但虽不言利,而所言者无非利;虽不言命,而所言者无非命;虽不言仁,而所言

  • 卷三十七 论语十九

    ◎子罕篇下  △法语之言章  法语之言,巽与之言,巽,谓巽顺。与他说,都是教他做好事,如有言逊于汝志。重处在不改、不绎。圣人谓如此等人,与他说得也不济事,故曰:吾末如之何也已!〔端蒙〕  植说:此章集注云:'法语,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如汉武帝见汲黯之直,深所敬惮,至帐中可其奏,可谓从矣。然黯论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岂非面从!集注云:'巽言无所乖忤,故必悦。然不绎,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如孟子论太王好色、好货,齐王岂不悦。若不知绎,则徒知古人所谓好色,

  • 卷三十八 论语二十

    ◎乡党篇  △总论  乡党记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泳〕  如乡党说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观圣人;如言'燕居申申、夭夭',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於此,又知得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焘〕  乡党一篇,自天命之谓性至道不可须臾离也,皆在里面。许多道理,皆自圣人身上迸出来。惟圣人做得甚分晓,故门人见之熟,是以纪之详也。  问:看论语,及乡党之半。曰:觉公看得浅,未甚切己。终了乡党篇,更须从头温一过。许多说话,尽在集注中。〔贺孙〕  问贺孙:读乡党已终,觉得意思如何?曰:见得段段都是道理合著如此,不

  • 卷三十九 论语二十一

    ◎先进篇上  △先进於礼乐章  立之问:先进、后进,於礼乐文质何以不同?曰:礼,只是一个礼,用得自不同。如升降揖逊,古人只是诚实依许多威仪行将去,后人便自做得一般样忒好看了。古人只是正容谨节,后人便近於巧言、令色。乐,亦只是一个乐,亦是用处自不同。古乐不可得而见矣。只如今人弹琴,亦自可见。如诚实底人弹,便雍容平淡,自是好听。若弄手弄脚,撰出无限不好底声音,只见繁碎耳。因论乐:黄锺之律最长,应锺之律最短,长者声浊,短者声清。十二律旋相为宫,宫为君,商为臣。乐中最忌臣陵君,故有四清声。如今响板子有十

  •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

     ◎先进篇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章  问:据贺孙看来,仲由冉求气质不同,恐冉求未必可保,仲由终是不屈。曰:不要论他气质。只这君臣大义,他岂不知。圣人也是知他必可保。然死於祸难是易事,死於不可夺之节是难事。才出门去事君,这身己便不是自家底,所谓'事君能致其身'是也。如做一郡太守,一邑之宰,一尉之任,有盗贼之虞,这不成休了!便当以死守之,亦未为难。惟卒遇君臣大变,利害之际只争些子,这诚是难。今处草茅,说这般事,似未为切己。看史策所载,篡易之际,直是难处。篡弑之贼,你若不从他,他便杀了你;你从

  • 卷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

    ◎颜渊篇上  △颜渊问仁章  颜子生平,只是受用克己复礼四个字。不迁,不贰。三月不违。不改其乐。〔道夫〕  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道夫〕  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复礼,如通沟渠壅塞;仁乃水流也。〔可学〕  克己复礼,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若海〕  克己亦别无巧法,譬如孤军猝遇强敌,只得尽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问哉!〔谟〕  龚郯伯说:克去己私后,却方复礼。曰:'克己复礼',一如将水去救火相似。又似一件事,又似两件事。〔时举〕植同。  克己,则礼自复;闲邪,则

  • 卷四十二 论语二十四

    ◎颜渊篇下  △仲弓问仁章  文振说仲弓问仁,谓:上四句是主敬行恕,下两句是以效言。曰:此六句,又须作一片看始得。若只以下两句作效验说,却几乎闲了这两句。盖内外无怨,是个应处,到这里方是充足饱满。如上章说'天下归仁',亦是如此。盖天下或有一人不许以仁,便是我为仁工夫有所未至。如此看,方见'出门、使民'两句缀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两句,这两句,又便缀著个'无怨'两句,上下贯通,都无亏欠,方始见得告颜渊仲弓问仁规模。只依此做工夫,更不容别闲用心矣。〔时举〕植同。  己所不欲

  •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

    ◎子路篇  △子路问政章  问:'先之,劳之','劳'字既有两音,有两说否?曰:劳之以身,勤之以事,亦须是自家吃些辛苦,方能令得他。诗所谓'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古人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必是自耐劳苦,方能说得人。欲民之亲其亲,我必先之以孝;欲民之事其长,我必先之以弟。子路请益,圣人告之'无倦'。盖劳苦亦人之难事,故以'无倦'勉之。〔宇〕  问:'劳之'恐是以言语劝勉他?曰:如此说,不尽得为政之理。若以言语劝勉它,亦不甚要紧,亦是浅近事。圣人自不用说,亦不见得无

  • 卷四十四 论语二十六

    ◎宪问篇  △宪问耻章  问:集注云:'宪之狷介,其於邦无道穀之可耻,固知之;至於邦有道穀之可耻,恐未必知。'何也?曰:邦有道之时,不能有为,只小廉曲谨,济得甚事。且如旧日秦丞相当国,有人壁立万仞,和宫观也不请,此莫是世间第一等人!及秦既死,用之为台谏,则不过能论贪污而已,治录云:为侍从,不过做得寻常事,此不免圣人所谓耻也。於国家大计,亦无所建立。且如'子贡问士'一段,'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之人,莫是至好;而圣人必先之以'行己有耻,不辱君命'为上。盖孝弟之人,亦只是守得那

  •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

    ◎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章  问:'明日遂行。在陈绝粮。'想见孔子都不计较,所以绝粮。曰:若计较,则不成行矣。〔焘〕  周问:'固穷'有二义,不知孰长?曰:固守其穷,古人多如此说。但以上文观之,则恐圣人一时答问之辞,未遽及此。盖子路方问:'君子亦有穷乎?'圣人答之曰:'君子固是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尔。'以'固'字答上面'有'字,文势乃相应。〔雉〕  子曰赐也章  孔子告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予一以贯之。盖恐子贡只以己为多学,而不知一以贯之之理。

  •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

    ◎季氏篇  △季氏将伐颛臾章  问焉用彼相。曰:看'扶持'两字,恐只是相瞽者之义。旧见一人亦如此说。又问相夫子之义。曰:相,亦是赞相之义。瞽者之相,亦是如此。〔〈螢,中虫改田〉〕  问:集注,颛臾'在鲁地七百里之中',从孟子'百里'之说,则鲁安得七百里之地?曰:七百里是礼记如此说,封周公曲阜之地七百里。如左传也有一同之说,某每常疑此处。若是百里,无此间龙溪漳浦县地,又如何做得侯国,如何又容得颛臾在其中?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其势必不止於百里。然此处亦难考究,只得且依

  • 卷四十七 论语二十九

    ◎阳货篇  △阳货欲见孔子章  或问:阳货矙亡以馈孔子,孔子矙亡而往拜之。阳货之矙亡,此不足责。如孔子亦矙亡而往,则不几於不诚乎?曰:非不诚也,据道理合当如此。彼人矙亡来,我亦矙亡往;一往一来,礼甚相称。但孔子不幸遇诸涂耳。〔去伪〕  亚夫问:扬子云谓孔子於阳货,'敬所不敬',为'诎身以信道',不知渠何以见圣人为诎身处?曰:阳货是恶人,本不可见,孔子乃见之,亦近於诎身。却不知圣人是理合去见他,不为诎矣。到与他说话时,只把一两字答他,辞气温厚而不自失,非圣人断不能如此也。〔时举〕  性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