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十三经
  • 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译文  孟子说:“广博地学了各种知识而能详细地解说,将以反问的方式得到简约。”

  • 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译文  孟子说:“用善良使人们服从的人,没有能使人服从的。用善良来教导人们,才能使天下的人们都服从。天下的人们不心悦诚服而能统一天下,这是没有的事。”

  • 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译文  孟子说:“言谈没有实际内容是不吉祥的。这种不吉祥的后果,应由那些埋没贤才的人担当。”

  • 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译文  徐辟说:“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美说:‘水啊,水啊!’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  孟子说:“有源的泉水滚滚奔涌,不分昼夜,注满了低洼的坑、坎又继续前进,一直流向四海。有本源的都是这样,就取它的这个特点而已。如果没有本源,到七、八月间雨水滂沱,大沟小渠都满了,但它们干涸也

  • 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译文  孟子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只是一点点,一般老百姓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大舜明白事物的道理,又懂得人际关系的实质;他是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出发做事情,而不是只做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样子。”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译文  孟子说:“大禹讨厌美酒而喜欢善良的言论。商汤处事多走中间道路,树立贤才不论其是何地之人。周文王看待人民很悲伤,寻求着大道目标而好象未曾见到。周武王不轻慢懈怠身边的人,也不会忘记远方的人。周公想具备夏商周三代君主之长,以施行四种政事;如果有不符合之处,就仰头思考,夜以继日,幸而想通了,就坐着等待天亮好去执行。”注释1.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译文  孟子说:“先王们的事迹都失传了,《诗经》也亡失了,《诗经》亡失以后,才有《春秋》一书的出现。晋国的《乘》书,楚国的《梼杌》书,鲁国的《春秋》书,都是一样的。它们的记事不外是齐桓公、晋文公,体裁则属于史书。孔子说:‘《春秋》里的褒贬之义我孔丘私自决定了。’”注释1.乘: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2.梼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左传·文公十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译文  孟子说:“君子的恩惠,流传五世后才断绝。小人的恩惠,流传五世后也断绝了。我没能成为孔子的学生,我是私下从别人那里学到孔子的学说的。”注释1.泽:《庄子·大宗师》:“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孟子·公孙丑下》:“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史记·西门豹传》:“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这里用为恩泽、恩惠之意。2.斩:《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战国策·秦策三》:“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译文  孟子说:“可以拿取,可以不拿取;拿取了就会损伤廉洁。可以给予,可以不给予,给予了就会损伤恩惠。可以穷尽,可以不穷尽,穷尽了就会损伤勇气。”注释死:《易·豫·六五》:“贞,疾恒,不死。”《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老子·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後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大戴礼记·本命》: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译文  孟子说:“西施美人被蒙上了不洁净的东西,那么人们路过她身旁时都要掩鼻而过。虽然有很丑恶的人,但他斋戒沭浴,也是可以参加祭祀上天的仪式的。”注释1.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人。2.齐:通“斋”。《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左传·昭公十三年》:“使五人齐,而长入拜。”《论语·乡党》:“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国语·楚语下》:“而又能齐肃衷正。”《礼记·中庸》:“齐明盛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译文  孟子说:“天下人讨论人性,都是过去了的而已;所谓过去了的,是以利益为根本。人们之所说厌恶有智谋的人,是因为其往往过于切磋琢磨。如果有智谋的人能象大禹治水那样,那么人们就不会厌恶有智谋的人了。大禹之治水,是顺其水性的自然而没有硬去多事。如果有智谋的人也是顺其人性的自然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译文  齐国大夫公行子的儿子死了,右师王驩前去吊丧,进了门,有上前与王驩交谈的,也有到王驩座位旁跟他说话的,独有孟子不和王驩说话,右师王驩很不高兴,说:“各位大人都与我打招呼,孟子偏偏不与我说话,是怠慢于我。”  孟子听到这话,说:“按行为规范的规定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

  • 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译文  禹、后稷生活在太平之世,多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渊生活在乱世,居住在简陋巷子,一筐饭,一瓢水,人们都不堪忍受那种忧患的生活,

  • 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译

  • 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译文  曾子住在武城时,有越国人侵犯。有

  • 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译文  储子说:“君王派人观察先生您,您果然不同于平常人吗?”  孟子说:“我有什么不同于平常人的呢?尧舜也与平常人相同。”注释1.储子:人名,齐国人。2.矙:(kan看)同“瞰”。《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文选·班固·东都赋》:“瞰四裔而抗棱。”《文选·张衡·东京赋》:“左瞰暘谷。”《广雅·释诂一》:“瞰,视也。”《汉书·扬雄》:“瞰帝唐之嵩高兮,脉隆周之大宁。”这里用为观察之意。

  • 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文  

  • 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  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