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 门人问曰:“闻汉末之世, 灵献之时, 品藻乖滥, 英逸穷滞, 饕餮得志, 名不准实, 贾不本物, 以其通者为贤, 寒者为愚. 其故何哉? ” 20.2 抱朴子答曰:“夫雷霆车訇磕, 而或不闻焉;七曜经天, 而或不见焉. 岂唯形器有聋瞽哉! 心神所蔽, 亦又如之. 是以闻格言而不识者, 非无耳也;见英异而不知者, 非无目也;由乎聪不经妙, 而明不逮奇也. 夫智大量远者, 盘桓以山峙;器小志近者, 蓬飞而萍浮. 夫唯山峙, 故莫之能动焉;夫唯萍浮, 故流而不滞焉. 20.3 方之货也, 则缄连以待贾者, 唯至珍而难售;鸣鼓以徇之者, 虽凡蔽而易尽. 比之材也, 则结根
-
21.1 抱朴子曰;咸谓勇力绝伦者, 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 则三九之才也. 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而皆丧元辱主, 授首非所;孔融边让文学邈俗, 而并不达治务, 所在败绩. 邓禹马援田间诸生, 而善於用兵;萧何曹叁不涉经诰, 而优於宰辅. 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欲试可乃已, 则恐成折足覆食束;欲听言察貌, 则或似是而非, 真伪混错. 然而世人甚以为易, 经耳过目, 谓可精尽. 余甚猜焉, 未敢许也. 21.2 区别臧否, 瞻形得神, 存乎其人, 不可力为. 自非明并日月, 听闻无音者, 愿加清澄, 以渐进用, 不可顿任. 轻假利器, 收还之既甚难, 所损者亦已多矣. 无以
-
22.1 抱朴子曰:拟玄黄之覆载, 扬明并以表微;文彪日丙而备体, 独澄见以入神者, 圣人也. 禀高亮之纯粹, 抗峻标以邈俗, 虚灵机以如愚, 不贰过而谄黩者, 贤人也. 居寂寞之无为, 蹈修直而执平者, 道人也. 尽烝尝於存亡, 保发肤以扬名者, 孝人也. 垂恻隐於有生, 恒恕己以接物者, 仁人也. 端身命以徇国, 经险难而一节者, 忠人也. 觌微理於难觉, 料倚伏於将来者, 明人也. 量理乱以卷舒, 审去就以保身者, 智人也. 顺通塞而一情, 任性命而不滞者, 达人也. 不枉尺以直寻, 不降辱以苟合者, 雅人也. 据体度以动静, 每清详而无悔者, 重人也. 体冰霜之粹素
-
23.1 姑子刘君士由之论曰:“人纲始於夫妇, 判合拟乎二仪. 是故大婚之礼, 古人所重, 将合二姓之好, 以承祖宗之基. 主人拜迎於门, 听命於庙, 玄纁贽币, 亲御授绥, 婿有三年之丧, 致命女氏, 女氏许诺而不敢改. 大丧既没, 请命於婿, 婿有辞焉, 然後乃嫁. 所以崇敬让也. 岂有先讼後婿之谓乎? 23.2 而末世轻慢, 伤化败俗, 举不修义, 许而弗与, 讼阋秽辱, 烦塞官曹. 今可使诸争婚者, 未及同牢, 皆听义绝, 而倍还酒礼, 归其币帛. 其尝已再离者, 一倍裨娉. 其三绝者, 再倍裨娉. 如此, 离者不生讼心, 贪吝者无利重受, 乃王治要术, 不易之永法也.”
-
24.1 抱朴子曰:目之所好, 不可从也;耳之所乐, 不可顺也;鼻之所喜, 不可任也;口之所嗜, 不可随也;心之所欲, 不可恣也. 故惑目者, 必逸容鲜藻也;惑耳者, 必妍音淫声也;惑鼻者, 必草臣蕙芬也;惑口者, 必珍羞嘉旨也;惑心者, 必势利功名也. 五者毕惑, 则或承之祸为身患者, 不亦信哉! 24.2 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 不肆神以逐物, 检之以恬愉, 增之以长算. 其抑情也, 剧乎堤防之备决;其御性也, 过乎腐辔之乘奔. 故能内保永年, 外免衅累也. 盖饥寒难堪者也, 而清节者不纳不义之谷帛焉;困贱难居者也, 而高尚者不处危乱之荣贵焉. 盖计得则能忍之心
-
25.1 抱朴子曰:世故继有, 礼教渐颓. 敬让莫崇, 傲慢成俗. 俦类饮会, 或蹲或踞. 暑夏之月, 露首袒体. 盛务唯在摴草捕弹棋, 所论极於声色之间, 举足不离绮繻纨袴之侧, 游步不去势利酒客之门. 不闻清谈讲道之言, 专以丑辞嘲弄为先. 以如此者为高远, 以不尔者为騃野. 25.2 於是驰逐之庸民, 偶俗之近人, 慕之者犹宵虫之赴明烛, 学之者犹轻毛之应飚风. 嘲戏之谈, 或上及祖考, 或下逮妇女. 往者务其必深焉, 报者恐其不重焉. 倡之者不虑见答之後患, 和之者耻於言轻之不塞. 周禾之芟, 温麦之刈, 实由报恨, 不能已也. 利口者扶强而党势, 辩给者借
-
26.1 抱朴子曰:澄浊剖判, 庶物化生, 习族或能应对焉, 毛宗或有知言焉. 于玃识往, 归终知来, 玄禽解阴阳, 虫也虫岂远泉流, 蓍龟无以过焉, 甘石不能胜焉. 夫唯无礼, 不厕贵性, 厥初邃古, 民无阶级, 上帝悼混然之甚陋, 悯巢穴之可鄙, 故构栋宇以去鸟兽之群, 制礼数以异等威之品. 教以盘旋, 训以揖让, 立则磬折, 拱则抱鼓, 趋步升降之节, 瞻视接对之容, 至於三千. 盖检溢之堤防, 人理之所急也. 故俨若冠於曲礼, 望貌首於五事, 出门有见宾之肃, 闲居有敬独之戒, 颜生整仪於宵浴, 仲由临命而结缨, 恭容暂废, 惰慢已及, 安上治民, 非此莫以. 2
-
27.1 抱朴子曰:生乎世贵之门, 居乎热烈之势, 率多不与骄期而骄自来矣. 非夫超群之器, 不辩於免盈溢之过也. 盖劳谦虚己, 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 则去之者多;附之者众, 则安之徽也;去之者多, 则危之诊也. 27.2 存亡之机, 於是乎在. 轻而为之, 不亦蔽哉! 亦有出自卑碎, 由微而著, 徒以翕肩敛迹, 偓伊侧立, 低眉屈膝, 奉附权豪, 因缘运会, 超越不次, 毛成翼长, 蝉蜕泉壤, 便自轩昂, 目不步足, 器满意得, 视人犹芥. 或曲晏密集, 管弦嘈杂, 後宾填门, 不复接引. 或於同造之中, 偏有所见, 复未必全得也. 直以求之, 差勤以数接其情, 苞苴继到, 壶
-
28.1 抱朴子曰:三台九列, 坐而论道;州牧郡守, 操纲举领. 其官益大, 其事愈优, 烦剧所锺, 其唯百里. 众役於是乎出, 诛求之所丛赴, 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 则国事不举, 万机有阙, 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 28.2 令长尤宜得才, 乃急於台省之官也. 用之不得其人, 其故无他也, 在乎至公之情不行, 而任私之意不违也. 或父兄贵重, 而子弟以闻望见选;或高人属托, 而凡品以无能见叙;或是所宿念, 或亲戚匪他, 知其不可而能用此等. 亦时有快者, 不为尽无所中也. 要於不精者率多矣. 其能自效立, 勉修清约, 夙夜在公, 以求众誉, 惧风绩之不美, 耻知己
-
抱朴子曰:以英逸而遭大明, 则桑荫未移, 而金兰之协已固矣;以长才而遇深识, 则不待历试, 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飘乎犹起鸿之乘劲风, 翩乎若胜鳞之蹑惊云也. 若以沈抑而可忽乎, 则姜公不用於周矣;若以疏贱而可距乎, 则毛生不贵乎赵矣;若积素行乃托政, 则甯戚不显於齐矣;若贵宿名而委任, 则陈韩不录於汉矣. 明者举大略细, 不忮不求, 故能取威定功, 成天平地, 岂肯称薪而爨, 数粒乃炊, 并瑕弃譬, 披毛索厌黑哉!
-
30.1 或曰:“古之著书者, 才大思深, 故其文隐而难晓;今人意浅力近, 故露而易见. 以此易见, 比彼难晓, 犹沟浍之方江河, 虫岂垤之并嵩岱矣. 故水不发山昆山, 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书不出英俊, 则不能备致远之弘韵焉.” 30.2 抱朴子答曰:“夫论管穴者, 不可问以九陔之无外;习拘阂者, 不可督以拔萃之独见. 盖往古之士, 匪鬼匪神, 其形器虽冶铄於畴曩, 然其精神, 布在乎方策. 情见乎辞, 指归可得. 且古书之多隐, 未必昔人故欲难晓, 或世异语变, 或方言不同, 经荒历乱, 埋藏积久, 简编朽绝, 亡失者多, 或杂续残缺, 或脱去章句, 是以难知, 似若
-
31.1 抱扑子曰:安上治民, 莫善於礼, 弥纶人理, 诚为曲备. 然冠婚饮射, 何烦碎之甚邪! 人伦虽以有礼为贵, 但当令足以叙等威而表情敬, 何在乎升降揖让之繁重, 拜起俯伏之无已邪! 往者天下?V安, 四方无事, 好古官长, 时或修之, 至乃讲试累月, 督以楚挞, 昼夜修习, 废寝与食. 经时学之, 一日试之, 执卷从事, 案文举动, 黜谪之罚, 又在其间, 犹有过误, 不得其意. 而欲以为以此为生民之常事, 至难行也. 此墨子所谓累世不能尽其学, 当年不能究其事者也. 31.2 古人询於草刍荛, 博辨童谣, 狂夫之言, 犹在择焉. 至於墨子之论, 不能非也. 但其张刑
-
32.1 抱朴子曰:正经为道义之渊海, 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仰而比之, 则景星之佐三辰也;俯而方之, 则林薄之裨嵩岳也. 虽津途殊辟, 而进德同归;虽离於举趾, 而合於兴化. 故通人总原本以括流末, 操纲领而得一致焉. 古人叹息於才难, 故谓百世为随踵, 不以璞非昆山而弃耀夜之宝, 不以书不出圣而废助教之言. 是以闾陌之拙诗, 军旅之鞫誓, 或词鄙喻陋, 简不盈十, 犹见撰录, 亚次典诰, 百家之言, 与善一揆. 譬操水者, 器虽异而救火同焉;犹针炙者, 术虽殊而攻疾均焉. 32.2 汉魏以来, 群言弥繁, 虽义深於玄渊, 辞赡於波涛, 施之可以臻徵祥於天上, 发嘉
-
33.1 抱朴子曰:历览前载, 逮乎近代, 道微俗弊, 莫剧汉末也. 当途端右阉官之徒, 操弄神器, 秉国之钧, 废正兴邪, 残仁害义, 蹲踏背憎, 即聋从昧, 同恶成群, 汲引奸党. 吞财多藏, 不知纪极, 而不能散锱铢之薄物, 施振清廉之穷俭焉. 进官则非多财者不达也, 狱讼则非厚货者不直也, 官高势重, 力足拔才, 而不能发毫厘之片言, 进益时之翘俊也. 其所用也, 不越於妻妾之戚属;其惠泽也, 不出乎近习之庸琐. 莫戒臧文窃位之讥, 靡追解狐忘私之义, 分禄以拟王林, 致事以由方回. 故列子比屋, 而门无郑阳之恤;高概成群, 而不遭暴生之荐. 抑挫独立, 推进附
-
34.1 抱朴子曰:吴之杪季, 殊代同疾, 知前疾之失於彼, 不能改弦於此. 鉴乱亡之未远, 而蹑倾车之前轨, 睹枳首之争草母, 而忘同身之祸, 笑虮虱之宴安, 不觉事异而患等. 见竞济之舟沈, 而不知殊途而溺均也. 余生於晋世所不见, 余师郑君, 具所亲悉, 每诲之云:吴之晚世, 尤剧之病, 贤者不用, 滓秽弃序, 纪纲驰紊, 吞舟多漏. 贡举以厚货者在前, 官人以党强者为右, 匪富匪势, 穷年无冀. 德清行高者, 怀英逸而抑沦;有才有力者, 蹑云物以官跻. 主昏於上, 臣欺於下, 不党不得, 不竞不进, 背公之俗弥剧, 正直之道遂坏. 於是斥鷃因惊风以凌霄, 朽舟托迅
-
35.1 抱朴子曰:余友人有潜居先生者, 慕寝丘之莫争, 简塉土以葺宇, 锐精艺文, 意忽学稼, 屡失有年, 饥色在颜. 或人难曰:“天知礼在廪实, 施博由乎货丰, 高出於有余, 俭生乎不足. 故十千美於诗人, 食货首乎八政. 躬稼基克配之业, 耦耕有不改之乐. 奇士之居也, 进则侣鸿鸾以振翮, 退则叁陶白之理生, 仕必霸王, 居必千金, 是以昔人必科膏壤以分利, 勤四体以稼穑, 播原菽之与与, 茂嘉蔬之翼翼, 收麰秬之千仓, 积我庾之惟亿, 出连骑以游畋, 入侯服而玉食. 而先王之宅此也, 亢阳则出谷飏尘, 重阴则滔天凌丘, 陆无含秀之苗, 水无吐穗之株, 稗粝旷於
-
36.1 抱朴子曰:昔汉火寝耀, 龙战虎争, 九有幅裂, 三家鼎据. 有乐天先生者, 避地蓬转, 播流岷益, 始处昵於文休, 末见知於孔明. 而言高行方, 独立不群, 时人惮焉, 莫之或与. 时二公之力, 不能违众, 遂令斯生沈抑衡荜, 齿渐桑榆, 而韦布不改. 而时主思贤, 不闻不知;当途之士, 莫举莫贡. 潜侧武之陋巷, 窜绳枢之蓬屋, 进废经世之务, 退忘治生之车, 草梨餐屡空, 朝不谋夕. 36.2 於是偶俗公子造而诘之, 曰:’盖闻有伊吕之才者, 不久滞於穷贱;怀猗顿之术者, 不长处於饥寒. 达者贵其知变, 智士验乎不匮. 故范生出则灭吴霸越, 为命世之佐;入则货
-
37.1 抱朴子曰:门人共论仁明之先後, 各据所见, 乃以谘余. 余告之曰:“三光华象者乾也, 厚载无穷者坤也, 乾有仁而兼明, 坤有仁而无明. 卑高之数, 不以邈乎! 夫唯圣人, 与天合德. 故唐尧以钦明冠典, 仲尼以明义首篇. 明明在上, 元首之尊称也. 明哲保身, 大雅之绝踪也. 虫口月飞蠕动, 亦能有仁. 故其意爱弘於长育, 哀伤著於啁噍. 然赴阬阱而无猜, 入罻罗而不觉. 有仁无明, 故并趋祸而攸失炽, 潜景以易咀生, 结栋宇以免巢穴, 选禾稼以代毒烈, 制衣裳以改裸饰. 後舟楫以济不通, 服牛马以息负步, 序等威以镇祸乱, 造器械以戒不虞, 创书契以治百官
-
38.1 抱朴子曰:盈乎万钧, 必起於锱铢;竦秀凌霄, 必始於分毫. 是以行潦集而南溟就无涯之旷, 寻常积而玄圃致极天之高. 38.2 抱朴子曰:骋逸策迅策迅者, 虽遗景而不劳, 因风凌波者, 虽济危而不倾. 是以元凯分职, 而则天之勋就;伊吕去世任, 而革命之功就. 38.3 抱朴子曰:琼艘瑶缉, 无涉川之用;金弧玉弦, 无激乖之能. 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 非拨乱之器, 儒雅而乏治略者, 非翼亮之才. 38.4 抱朴子曰:阆风玄圃, 不借高於丘垤;悬黎结绿, 不假观於琼珉. 是以英伟不群, 而幽蕙之芬骇;峻概独立, 而众禽之响振. 38.5 抱朴子曰:冰炭不炫能於冷
-
39.1 抱朴子曰:立德践言, 行全操清, 斯则富矣, 何必玉帛之崇乎? 高尚其志, 不降不辱, 斯则贵矣, 何必青紫之兼拕也? 俗民不能识其度量, 庸夫不得揣其铨衡, 是则高矣, 何必凌云而蹈霓乎? 问者莫或测其渊流, 求者未有觉其短乏, 是则深矣, 何必洞河而沦海乎? 四海苟备, 虽室有悬磬之窭, 可以无羡乎铸山而煮海矣. 身处鸟兽之群, 可以不渴乎朱轮而华毂矣. 39.2 抱朴子曰:潜灵俟庆云以腾竦, 栖鸿阶劲风以凌虚, 素鳞须姬发而跃, 白雉待公旦而来, 姜老值西伯而投石番溪之纶, 韩英遭汉高乃骋拨乱之才. 39.3 抱朴子曰:澄精神於玄一者, 则形器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