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伤寒论
  •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

      大法,秋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病腹中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

  •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