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新闻动态
  • 一张全家福 四个民族 这个家庭没有血缘却有真情→

    发稿时间:2025-06-11 14:16:00 来源:央视新闻  在新疆塔城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家庭  汉族的“爸爸”  回族的“马大姐”  维吾尔族的丈夫  哈萨克族“弟弟”和“儿子”  “一家人”四个民族  马新华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退休民警。多年来,她和丈夫无私帮助了多名困难群众,其中不少人,还成了他们的家庭成员。  挂在家中显眼位置的大合照,是一张特殊的全家福:马新华自己是回族,丈夫米吉提是维吾尔族,儿媳是哈萨克族,此外还有马新华的汉族“爸爸”杨吉春、哈萨克族“弟弟”叶尔木拉特·克孜汗、哈

  • 着眼群众急难愁盼 六部门详解“民生十条”里的温度与力度

    发稿时间:2025-06-11 05:39:00 作者:贾骥业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份意见、一场发布会,吹响了我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号角。   6月9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份意见直击群众在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从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四方面提出10条务实举措。   6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六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同时亮相,围绕《意见》详解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关政策。50分钟,9个问题,从教育、医

  • 向光而行,为更多患者留住光明(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稿时间:2025-06-10 13:21:00 来源: 人民日报   原标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40余年完成各类眼科手术近3万例——  向光而行,为更多患者留住光明(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白剑峰 王宁利在给患者做检查。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王宁利,1957年生于青海西宁,现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致力于重大致盲眼病防控和青光眼诊治技术研究,将传统的青光眼单一眼压理论推向眼压—颅压联动理论(即“双压理论”);引领青光眼手术

  • 【新闻随笔】无言的关爱多多益善

    发稿时间:2025-06-11 14:15:00 来源: 光明日报   【新闻随笔】   据报道,近期,南京理工大学的千余名学生发现:饭卡余额悄悄变多了,金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原来,这是该校的“暖心饭卡”项目。该项目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为有经济压力的学生提供补助。这样润物无声的精准资助,令人心头一暖。该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已累计投入680多万元,帮扶3.6万多人次。   “暖心饭卡”并非孤例。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成都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探索依托大数据为困难学生提供相应补贴和生活帮助。这份无言的

  • AI赋能,职业发展有新机 学技能,数字助手来帮忙

    发稿时间:2025-06-10 06:13: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重塑千行百业的人工智能(AI),正在为更多技能人才赋能。  前不久,在深圳举行的一场技能人才“AI第一课”培训活动上,来自汽车维修、数控技术、烹调师、家政等多行业的技能人才分享了自己使用AI的体会。  一名粤菜厨师说,自己正尝试使用AI研究川菜等不同菜系菜谱,这有助于融合菜发展。当所在餐厅有外国客人到店时,大模型可以帮助他总结提炼某一道菜的特点;一名家政公司副总裁说,新入行的月嫂往往存在新手疑问,通过AI知识库等工具,能让原本半年的培训时长大

  • 重磅民生文件释放强烈信号 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发稿时间:2025-06-10 06:03:00 作者:贾骥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6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今天,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从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推动民生建设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围绕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社保制度全覆盖,《意见》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全

  • 张桂梅连续十五年送考 守护大山女孩的“人生考场”(守望)

    发稿时间:2025-06-09 14: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张桂梅(右一)在跟女高学生谈心。苗少坡摄  6月7日清晨,当整个校园还在夜色里沉眠时,教学楼的灯光缓缓亮起。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楼前,那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自2011年女高学生首次走进高考考场以来,她从未缺席——这是张桂梅的连续第十五次送考。  “祝大家旗开得胜,金榜题名!请大家记得女高精神: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握着一支新买的“小喇叭”,张桂梅的声音穿过清晨的校园,一如过去的14次送考。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当熟悉的《万疆》歌

  • 三期“职业教育大讲堂”汇聚各界精英 为职教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发稿时间:2025-06-09 06:34:00 作者: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三期“职业教育大讲堂”分别在重庆、湖南株洲、辽宁沈阳开讲,汇聚了大学校长、院士、产业专家、大国工匠等各界精英,他们从不同维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现场展示的机器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摄  中青报·中青网关注了这场思想盛宴,从中既看到了技能人才“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也看到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更解读出职业教育服务民生、服务国

  • 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发稿时间:2025-06-09 06:38:00 作者:罗文 来源:人民日报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不仅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是食品安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迈入了统筹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新阶段。  深入

  • 社会各界全力暖心护航高考

    发稿时间:2025-06-08 13:44:00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刘苏雅 牛伟坤 李祺瑶 何蕊  昨天上午,2025年高考拉开帷幕,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考点,人形机器人“天工2.0”手拿葵花送考生们踏进考场,寓意“一举夺魁”。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昨日,2025年北京高考开考。伴随着鼓励声、祝福声,考生们面带微笑,从容应考。家长、老师,还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接力,为考生安心舒心考试护航。  家长老师考前送“信任”  愈加轻松的送考氛围已经成了主流。高考首日,很多家长拉着考生拍合影,定格下珍贵的人生经历。  在北京工业大学附

  • “公益重庆・聚力同行”重庆公益慈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06-07 11:356月6日,“公益重庆・聚力同行 ——2025 重庆公益慈善融合创新・协同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召开。重庆市慈善联合总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况由志、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沈飞松、资深公益人傅强、重庆日报时政中心副主任、尹明工作室负责人余虎等12位行业代表及媒体人士参会,共探公益发展新路径。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刘琳主持会议,指出重庆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在城市化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精细化对公益慈善提出更高要求。依托15年

  • 近观“两山”丨多彩中国

    发稿时间:2025-06-06 08:21: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对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江河湖泊到林海荒漠,从湿地草原到青山沃野,总书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6月5日,世界环境日。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中国,领略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彩

  • 以“四季情怀”照亮3.6万女童成长路

    发稿时间:2025-06-05 13:26:00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江西上饶创新公益模式构建“春蕾”立体关爱体系  以“四季情怀”照亮3.6万女童成长路  江西省上饶市妇联以“四季情怀”深耕公益沃土,创新实行“商会+春蕾”“委员+春蕾”等模式,让爱心从机关单位延伸至社会各界;建立“三个看见”机制,实现精准帮扶;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推出差异化关爱……截至目前,已筹集2260余万元爱心善款,惠及3.6万余人次,让“春蕾”之光照亮困境女童的追梦之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刘旭  前不久,一场以“春蕾计划”为主题的培训活动

  • 社企联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发稿时间:2025-06-05 19:03:00 来源:社会与公益杂志    中社联副秘书长宋万召介绍中社联发展历史与整体架构  6月3日,福建信昇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仁耿一行到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简称中社联),围绕在建设教育强国、深化全民阅读的战略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探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创新解决方案。中社联副会长李羚、副秘书长宋万召、中社联特邀咨询专家范承玲及社会与公益杂志社社长崔强等参加座谈。    座谈会现场  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赋能“圆梦工程”  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 教育部:对涉考犯罪“零容忍”

    发稿时间:2025-06-05 05:55: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6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根据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部署,202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教育等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依法严惩涉考违法犯罪行为,为广大考生营造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  高考前夕,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侦破一批组织考试作弊案件和涉考诈骗案件。全国公安机关、教育部门提醒广大考生,严格遵守考规考纪,切勿携带手机等任何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主动配合考点考场安检,诚信应考。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三尺讲台匠心育桃李

    发稿时间:2025-06-04 13:21:0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吴铎思马安妮  窗外艳阳高照,室内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中的电表,“同学们来观察它的变化……”苟熹正围绕多用电表的特点及如何使用多用电表讲授知识。  “这些教学设备都是平时我自己做的。”在苟熹家中,书房内大大小小摆满了工具,从这些工具下诞生的,是他每堂课需要的教具。  2003年,响应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刚毕业的苟熹踏上了向西的火车。  “没想那么多,大学读的就是教育专业

  • 复旦国家级实验室向青少年开放

    发稿时间:2025-06-03 13: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边欣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联合举办“脑启未来·共育新苗”开放日活动。40组上海中小学生家庭走进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科研设备、对话复旦上医科学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神经科学的魅力。  在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不同学段的孩子们开启了专属的科学旅程。一年级学生围在斑马鱼观察台前发出阵阵惊叹:“小鱼的大脑会发光!”高年级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脑切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公布 如何推进政务数据安全高效共享利用

    发稿时间:2025-06-04 06: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国务院3日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工作进行部署。条例将如何推进政务数据安全高效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效能?  “规范、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引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说,条例作为第一部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流通的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政务数据管理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长期以来,一些政务数据资源存在底数不清、重复采集

  • 院士专家开讲 数百场活动掀起科学热

    发稿时间:2025-06-03 13:13:00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2025年北京科技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30科技工作者之歌”活动接续落幕。近两周,本市共举行数百场科普活动,掀起科技科普热潮。  科技小讲堂、人工智能编程体验、沉浸式森林漫游……在为期一周的北京科技周上,超50家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数十位院士、科学家开讲。  各区同步启动100余场特色活动,覆盖人工智能、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等多个前沿领域。西城区数智运动会“开跑”、丰台区“科普大篷车”驶入中小学、石景山区科幻之旅未来感十足,一批特色科普

  • 一场公开课上的讨论:何谓“有意思的公益”

    发稿时间:2025-06-03 13:1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鑫昕)什么是“有意思的公益”?5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多个领域的年轻人结合各自的工作,畅谈了他们对公益的全新理解,以跨界对话引发人们对于青年公益的思考。  近日一项针对年轻人开展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没有意思”的公益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51%的青年认为,“没有意思”的公益就像“打卡”,拍了照、发了朋友圈,但人们不知道帮了谁,也少有人关心受帮助的人需要什么。42%的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