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院士给宁波中小学生讲“开学第一课”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 )宇宙已存在大约137.5亿年、太阳系年龄45亿多年、地球出现生命已有35亿年……9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给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生讲“开学第一课”时说,如果你们把宇宙的历史等比缩略成一个月的话,那么太阳系就只存在了10天。恐龙还是很厉害,在地球上长达八个小时。人类直立行走只有1分钟。而人类文明出现,只有一秒钟。 在这“一秒钟”内,发生了什么呢?施一公院士与宁波市中小学生分享了“科学 思辨 担当”的科学素养课。 从古至今,从中至西,施一公用多个具体案例展示了科学的魅力。比如,15世纪初,明朝郑和率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2015年,美国前总统詹姆斯·卡特通过免疫疗法治愈了癌症;2021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待了半年之久。施一公院士说:“很多人误以为成绩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当科学家,其实不是这样,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有可能去探索人类未知前沿,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要爱国,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其次,要好学。在施一公院士眼中,科学既远又近,从“植物为什么可以活得这么长”到“宇宙是怎么产生的”,都是科学的范畴,世界很奇妙,你听不见、看不到的现象,可以用科学方法去探索。 第三,要学会思辨。思辨对科学研究非常重要。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善于发问。施一公认为,无论大问题小问题,都是好问题。要善于观察——观察别人,观察世界,观察自然现象,才能问出好问题,让自己不断地进步;还要敢怀疑,科学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中进步的,学会有理有据地“唱反调”;不怕输,努力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第四,要有担当精神。施一公说,每一位同学不仅要热爱祖国,还要为世界和人类发展有所担当,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人类文明也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走出的两院院士超过120人,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赓续院士精神,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全市推进《宁波市“院士之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12位院士或专家将走进宁波“院士开讲啦”栏目,滋养青少年远大理想,感悟科学精神,爱国、好学、思辨、担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给宁波中小学生讲“开学第一课”。 马亭亭/摄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