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正式印发 民政部:将重点推进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时间:2022-01-24 时间:2021-01-24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1个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1月11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常海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等介绍了《规划》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欧晓理介绍,《规划》将整个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基本与非基本进行分类,以政府在服务供给上的不同权责作为逻辑主线,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九个领域的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2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有7项,预期性指标有15项。 他表示,总的来说,“十四五”时期,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就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提升均等化水平,让各地享有的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对于非基本公共服务,要积极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参与,围绕托育、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养老、医疗、住房等六大领域,快速增加人民群众负担得起的普惠性服务供给,供需矛盾明显缓解。对于生活服务,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品牌化标准化建设,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供给不断丰富,既促进消费、满足群众需求,又为今后公共服务提档升级蓄势储能。 《规划》将如何回应老龄化大背景下老年人对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李邦华表示,《规划》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兜底性养老服务、普惠性养老服务和生活性养老服务进行了分类指导,更加有助于我们精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和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不同职责定位和功能作用。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既是《规划》明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方面。晁桂明表示,教育部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包括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提升县域普通高中整体质量。 《规划》提到“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对于公众普遍关心的儿童健康保障及教育问题,宋莉谈道,保障儿童幼有所育、病有所医是民生之关切,关乎儿童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公益性,不断强化儿童健康服务与管理,努力保障儿童幼有所育、病有所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