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新闻动态
  • “捐资助学 心系灾区” 中国国贸小学建成仪式举行

    2020年9月1日上午,中国国贸小学援建项目建成仪式暨2020-2021学年开学典礼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举行。  活动上,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及长宁县领导在全校师生的见证下,共同揭下了“中国国贸小学”的校牌。现场嘉宾还共同为此前“六一‘我眼中的校园’”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颁发证书及礼品。  活动现场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226人受伤。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网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给宜宾市长宁县、珙县受灾地区运送了救灾物资。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

  • 杨老汉“护花”巧算“脱贫账”

    新华社哈尔滨8月31日电题:杨老汉“护花”巧算“脱贫账”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邹大鹏、杨喆  杨老汉这辈子不记账,心里却有一本“脱贫账”:第一个月“工资”还完债给老伴儿买了身新衣服;去年底用一个月“工资”买了大彩电;最近用半个月“工资”补齐了自己的“大件儿”——半口假牙……  种了一辈子地,哪里来的“工资”?65岁的黑龙江省林甸县鹤鸣湖镇东升村脱贫户杨志友咧嘴一笑,露出满口洁白假牙说:“以前年底卖粮,一年见一回现钱,如今按月进钱,就业扶贫让俺也成了‘上班族’!”  杨志友老实巴交、踏实肯干,村里人称“

  • “三峡第一村”脱贫记

    新华社重庆8月12日电题:“三峡第一村”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韩振  白龙村有“三峡第一村”之称:它地处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的入口,对面白帝城,脚下长江水,处处是美景。但是,这个村却曾深度贫困,长期“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一是缺路,二是缺水。”谈及白龙村贫困的原因,重庆奉节永乐镇党委书记王海林说,两年前,村里没有硬化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尽管长江就在脚下,但因为是喀斯特地貌,饮水却成了大问题,村民常常背着水桶找水喝。  “好山好水好风光,还能富不起来?!”时任奉节县发改委主任的张剑不信

  • 让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一所西藏县域中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新华社拉萨8月12日电题:让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一所西藏县域中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新华社记者王琦  白色的四层小楼,藏红色的屋顶,绿油油的草坪……从西藏那曲市巴青县向西车行十几公里,就是巴青县中学所在地。  走进校园,教师办公楼入口处高挂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牌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所县域中学,作了怎样的努力,才获得了这样的荣誉?  采访中,记者和一位身穿珞巴族服饰的小伙子聊了起来。来自林芝市米林县的达玛,2018年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历史老师。他说,刚来学校时,对教学工作不是很熟

  • 让乡村“智慧”起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电气现代化见闻

    新华社南京8月12日电题:让乡村“智慧”起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电气现代化见闻  新华社记者沈汝发  光伏发电保障水产养殖、智能控制种植大棚、农业基地装上智慧“大脑” ……国网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近期在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实施乡村电气化项目,让乡村“智慧”起来。  鱼塘水面上,10多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排排铺开。这些电能不仅满足了鱼塘的用电需求,而且十分环保。“鱼塘正常运行负荷约5千瓦至8千瓦,这个光伏发电系统可达到10千瓦,不再需要额外的电源供电。”溧水区供电公司负责农电工作的罗克锋说。  

  • 从“欠发达”到“绿富美”——浙江衢州的乡村蝶变

    新华社杭州8月11日电题:从“欠发达”到“绿富美”——浙江衢州的乡村蝶变  新华社记者商意盈、许舜达、马剑  从“欠发达”到“绿富美”,乡村发展需要怎么蝶变?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找到了答案。近年来,浙江衢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在绿水青山中孕育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脱下“满身灰”,披上“生态绿”  盛夏时节,在衢州市常山县三衢山脚下,辉埠镇路里坑村绿树成荫,微风拂过,传来阵阵清香。很难想象,如今绿意满满的

  •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新华社贵阳8月10日电题: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骆飞  冗雷村是坐落在麻山腹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长寨镇的一个贫困村,再过几天,18岁的黄明孝就将收到他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这个冗雷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布依族男孩,心中目标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成绩优异的他信心十足。  三年间,长顺县整体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圆梦大学,越来越多打算到外地读书的学生选择回来。“组团式”教育扶贫改变了一个贫困县孩子们的命运,更托起山乡发展的未来。  

  • “春雨工程”乡村文旅人才实训班侧记

    一列从四川江油到重庆的高铁,在蜿蜒的山川之中急速穿过,连续几个隧道,让车厢里忽明忽暗,正如此刻车厢里一群人的心情。  “70%!我们景区的人流量同比去年下降了70%!疫情的影响太大了,今年从3月份营业到现在,人流量还是很少。”江油市佛爷洞景区总经理蒲钰明的话中带着焦虑。  “一样的啊,截止今年6月底,我们的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的40%多一点!原计划的学生团队春季研学游,由于疫情全部取消,有些拓展公司因此倒闭了!”江油市蜗牛部落的负责人梁琪深有同感。  “这不是单个人的危机,是我们全江油、全国的行业危机。这次培

  • 小山村来了西点师——重庆奉节文旅融合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重庆8月7日电题:小山村来了西点师——重庆奉节文旅融合发展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勇、韩振  28岁的西点师冉婷,半年前还在奉节县城开烘焙店,如今她却一头扎进名叫回龙村的小山村,在秦巴山区深处展示着自己的手艺。  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兴隆镇的回龙村,风景秀美,村里两山相向而立,奇丽雄壮,像极了夔门,人们称之为“旱夔门”。过去,有不少游客过来“打望”,但零零散散,没形成规模,似乎跟村民关系不大。  然而,自从2018年奉节在“旱夔门”打造三峡原乡样本,这里的风吹草动,都牢牢牵动着村民的心。经过两年精心打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三亚救生员工作见闻

    新华社三亚8月4日电题: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三亚救生员工作见闻  新华社记者严钰景、陈凯姿  水清沙软滩平的大东海,是三亚旅游胜地。夏日的海边游人如织,拥浪自拍、抱浮具划水、在海中嬉戏。个别玩到忘我的游客眼看就要越过浮漂警戒线,一阵急促的警报忽然传遍整个海湾,那是救生员用高音喇叭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此处有暗流,请尽快上岸。”救生员们顶着热带骄阳喊道,海湾里,纵情玩闹的游客和神情凝重的救生员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时刻紧盯人群,在烈日灼烤下的海滩上来回“侦察”,一旦发现有游客出险,立刻跃入大海

  • 退伍兵:一朵蘑菇的致富“三部曲”

    新华社海口8月2日电题:退伍兵:一朵蘑菇的致富“三部曲”  新华社记者凌广志、刘邓  退伍兵吴孔利返乡后创业种蘑菇,从小作坊到现代化生产线,从只种蘑菇到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从带动6个农户一起创业到吸纳231名村民直接就业……2015年以来,吴孔利将一朵蘑菇的文章做大做活,奏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三部曲”。  7月底的海南岛,烈日灼人。在海南定安县尧什村,橡胶林深处的蘑菇种植基地内,数十名村民正在摘蘑菇、做菌包、拌料……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餐馆人气开始旺起来。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工4个月之久的海南定安

  • 因“荷”而兴 幸福相“莲”——壮乡一村庄乡村振兴见闻

    新华社南宁8月2日电题:因“荷”而兴 幸福相“莲”——壮乡一村庄乡村振兴见闻  新华社记者雷嘉兴  夏日炎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的3000余亩荷塘一望无际,竞相开放的荷花迎风摇曳,美不胜收。伴随着朵朵荷花的绽放,当地村民的生活也日渐红火。  “盛开的荷花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游玩,我在村里开的餐饮店生意也越来越好。”村民覃绍信所在的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就位于荷美覃塘景区内。近年来,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他逐渐尝到了“甜头”。  “我之前在广东务工20多年,2013年听说家乡准备发展旅游,我就决定回来。现在看来,回

  • 也许就在此刻,他们开始爱上易经、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宣布将“《易经》之预测学”纳入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计划。此消息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政府人文社科方面的权威机构,已经认可“易经”的学术地位,并纳入学科建制,开始着力培养掌握周易预测的人才。周易预测,从此再也不是社会流传的迷信骗术。这一举措,标志着国家层面出面为《周易》正名,将有力推动易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与服务社会。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2020年7月29日,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特邀中国社科院•国际易学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堪舆风水学术研究

  • 麻辣之乡的乡村振兴“三重奏”——甘肃陇南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兰州7月30日电题:麻辣之乡的乡村振兴“三重奏”——甘肃陇南花椒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社记者马维坤、张文静、程楠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花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吸引了一批大学生返乡就业,开启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小花椒驱动大扶贫  武都区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脆弱,但顽强的花椒适宜在此生长。  花椒,这种尝起来麻香醇厚的紫红色小颗粒,是火锅等美味佳肴的麻香之源,深受各地“吃货”喜爱。花椒还以独特的香麻口感“俘获”了日本、韩国等外国人的味

  • 治“病根” 拔“穷根”——重庆部分贫困患者“新生记”

    新华社重庆7月29日电题:治“病根” 拔“穷根”——重庆部分贫困患者“新生记”  新华社记者赵宇飞、吴燕霞  支好脚架、打开手机,38岁的重庆武隆区江口镇花园村村民王峰,在医院病房里开始了网络直播:“我曾是一名癌症病人,一只脚已经跨进鬼门关。幸运的是,社会扶贫项目为我提供免费治疗,让我重新站起来了……”  去年7月,正在浙江务工的王峰突然感到腹痛难忍。他强撑半个月后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肝癌晚期。他回到重庆,辗转多家医院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近10万元外债,但病情并未好转。  就在王

  •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组委会在丹寨调研

    近日,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二届非遗文创专题评选组委会部分成员走进贵州省丹寨县实地调研。中国慈善联合会、芒果扶贫云超市、芒果V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本次调研。  贵州省丹寨县是汇集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遗之乡”。本次调研活动融合“非遗、文创、扶贫”三大主题,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挖掘丹寨特色文化资源,筛选优秀非遗文创产品,为即将举办的“2020丹寨非遗文创周”打下了前期基础。蓝锦苗族蜡染技艺传习所  蜡染,是一种以蜡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

  • 愚公村里看变迁

    游人在河南济源愚公村王屋老街餐饮夜市点餐(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题:愚公村里看变迁  雒应良、何娟  王屋山脚下的河南济源愚公村是传说已久的愚公故里。寓言里“高万仞”的大山被神仙搬走,现实中的太行、王屋却搬不动、挪不走。  愚公村曾因交通闭塞而陷于贫困,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看天吃饭。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愚公子孙传承愚公移山精神,搬掉贫困大山,发展乡村旅游,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奔跑。  昔日贫困户 今朝脱贫忙  愚公村约70%是林地,人均耕地不足1亩,地薄土贫,小麦亩产不到5

  • 家风家训代代传

    7月21日,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安定书院社区“好人馆”按手印参与好家风活动。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安定书院社区开展“听爷爷奶奶讲家风”活动,让社区的青少年了解家风文化。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7月21日,老党员在安定书院社区家风廊为青少年宣讲家风。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安定书院社区开展“听爷爷奶奶讲家风”活动,让社区的青少年了解家风文化。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7月21日,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安定书院社区“好人馆”制作家风主题剪纸。 当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安定书院社区开展“听爷爷奶奶讲家

  • 用好“市场之手”将扶贫攻坚推向纵深

    上海沪联扶贫公益中心从现存痛点入手,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以及市场来作为分析理论依据,找到贫困因子,解决导致贫困的问题,让更多贫困人口脱贫。响应号召助力扶贫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点。一是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二是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三是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四是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具体就是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目前从实际工作中

  • 留守儿童有了“童伴妈妈”

    新华社成都7月20日电题:留守儿童有了“童伴妈妈”  新华社记者陈健  正值暑期,走进四川省射洪市金华镇西山坪村“童伴之家”,屋里是摆满各类图书的书架,一面墙上是孩子们笔触稚嫩的画作,屋外是滑梯、秋千和一个小小的舞台。几个孩子正围坐在屋里画画、做作业。  13岁的初一女生小月喜欢画画,在一旁指导她画画的,是村里54名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马雪梅。马雪梅今年29岁,她小时候曾是一名留守儿童,结婚生子后孩子也一度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她深知童年没有父母陪伴的感受。  “小月可怜得很,没有了妈,还生病。”小月的外婆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