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一年筹款54亿元,互联网带给公益的还远不止这些?
详细内容

一年筹款54亿元,互联网带给公益的还远不止这些?

时间:2020-07-15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对于公益而言,互联网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7月14日,在2020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透露,近3年来,中国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9年募集金额更是超过5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8%。

事实上,互联网带给公益组织的不仅仅是善款规模的扩增,还有科学技术的支持。据了解,疫情发生后,全国60%的公益慈善组织遭受较大的影响,甚至不少因力调配不足,资源分发不及时而被“网民吐槽”,但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进行全球疫情精准快速救援,扭转局面并赢得了肯定。

转变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技术以及资源支持。据《2020胡润企业家战“疫”特别报告》显示,在国内疫情爆发阶段,国内70%的企业家参与了各种类型的战“疫”公益活动。

复星国际董事长、复星基金会创始人郭广昌表示,企业家掌握的不仅是财富,更珍贵的是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公益要和做企业一样,必须要能够整合资源。”

据了解,疫情期间,复星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26家企业组织共同合作,通过全球资源的调度来地支援抗疫。腾讯专门还设立了2亿元资金给到服务商和开发者,以此来支持他们开发疫情服务小程序,解决民生和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痛点。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开发机构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进行公益小程序的开发。

“网络应用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扬,表明技术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大有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认为,技术很大程度上驱动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对于公益组织未来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创始院长王振耀建议提升行业“数字化思维”,公益行业也可以参考一些互联网平台成熟案例,有一套公益行业的评价体系,并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但要实现“公益慈善数字化”仅仅依靠几行代码和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更需要思维的跃迁以及人才的培育。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国胜教授指出,公益慈善组织要加快提升学习现代信息科技的能力,不断吸引高科技领域的一些人才。同时,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开启志愿服务模式,让具备数字化能力的员工以志愿方式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之中。

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看来,疫情是名副其实的一场“大考”,但公益组织在互联网等技术的助力下加快了自我进化,未来期待他们能更好运用众多互联网公益平台的特有优势,发挥慈善组织各家所长。(《财经》新媒体综编)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