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约50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正式纳入保障范围时间:2019-07-22 近日,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1月1号起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专门意见,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正式纳入政府制度性救助体系,填补了儿童福利领域制度的空白,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指父母双方不能正常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儿童,通俗地讲就是事实孤儿。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约50万左右,普遍存在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很难得到有效的监护、部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该项制度重点解决了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基本生活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将参照当地孤儿保障标准享受补贴。二是加强医疗康复保障,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可同时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康复救助等相关政策。三是完善教育资助的救助,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纳入教育资助的范围。四是督促落实监护的责任,将存在恶意弃养情形或者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保障资金、物资和服务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失信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该项制度重点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除了父母重病、重残等情形之外,明确将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人员的子女纳入保障范围。二是推进信息共享,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过程中,不要求服务对象提供各类证明,通过部门间信息比对的方式进行,让群众少跑腿。
在此之前,各地普遍已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和措施的探索,在界定标准、覆盖范围和保障标准方面规定存在差异。随着地方贯彻落实12部门意见,将得到规范统一。 (1)界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多以服刑人员、精神障碍者及大病人员子女为主。 (2)14省份参照孤儿津贴标准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最高达到2420元。其中,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黑龙江、云南、河北和西藏按照孤儿津贴给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发放津贴。 (3)除孤儿津贴外,低保、特困和独立津贴标准也较为常见。其中,湖南给经认定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江西、湖南和上海给经认定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新疆则是根据儿童具体情况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参照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 (4)各省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差异较大,天津标准最高。从津贴标准来看,天津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津贴标准2420元,在全国范围内最高,其次为北京和上海,津贴标准为1800元;江西、湖南、四川、青海和新疆保障标准较低;其他省份补贴分均在500-1400元之间。 尽管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制度在顶层设计和地方制度创新方面均取得巨大突破,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底数不清,亟待建立动态更新信息库,将工作精确到人。二是未成年人临时保护救助机构数量不足。三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照护者/家庭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例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为负有照看孙辈责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提供援助,同时也为照看儿童的收养者、亲属及其他非家长照看人提供持续援助(资金、信息支持)。 整体来看,近年来,国家在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多项巨大突破,我国现代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迎来重大发展期。 下一步工作,当务之急,是摸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底数,研究制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权变更、转移、撤销实施细则,出台撤销监护人监护权儿童妥善安置办法,加强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力度,促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转型,加强基层专业儿童福利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作者:张柳 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熊泰松 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员 本文源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