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一个130万元公益项目评估资助的“投资”哲学:资助首先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
详细内容

一个130万元公益项目评估资助的“投资”哲学:资助首先是技术,还是一门艺术

时间:2019-06-28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大约两年前,来自挪威的上海互济基金会副秘书长霍思瑞去云南省富宁县一所幼儿园看望孩子们。孩子们都来自当地村庄,大多是少数民族,入园还不到一个月。他们缺乏自信,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见到霍思瑞这个外国阿姨,一些孩子显得极为害羞,有的甚至害怕得哭出声来。

  一年后,霍思瑞再去探访那所幼儿园,发现孩子们已经变得“非常不一样”,他们在认真听老师讲课,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她问孩子们能否表演一个节目,他们仅仅考虑了一会儿,就大方地给霍思瑞唱了几首歌。

  霍思瑞还发现,这些当地招聘的非科班出身的老师们也开始“放松下来”,不仅敢带孩子到室外玩,还习惯了游戏式教学和鼓励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云南省富宁县当地幼儿园在上课

  这是互济基金会实施的“未来希望幼儿班一村一幼”项目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和老师们的变化越来越大,这让霍思瑞和她的同事既惊喜又意外,他们很想知道,这个项目对当地幼儿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想象空间。

  “共同利益”

  2018年4月的一天,宋映泉(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下简称“北大财政所”)收到互济基金会顾问迈克尔 海尔曼的一封邮件,邮件中,迈克尔提出希望宋映泉的研究团队为互济基金会的“未来希望幼儿班一村一幼”项目做一个“科学一点儿的评估”。

  “一村一幼”项目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儿童早期发展模式,项目幼儿园主要覆盖偏远农村地区的自然村寨儿童,为儿童就近提供低成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此前,为了完成2020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85%的目标,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的学前发展策略和目标。

  2017年起,互济基金会整合社会资源,运用“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理念,为云南省富宁县“一村一幼”提供教师培训、督导和管理幼儿班,以及提供教学材料和工具支持等服务。

  宋映泉是北大财政所的副研究员,他和他的团队关注学前教育问题已经十多年,在教育公益项目评估领域颇有建树,曾为打工子弟学校的“资产建立计划”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新1001夜”睡前故事项目、“山村幼儿园”等项目做过评估。

  收到邮件后,宋映泉和迈克尔做了多次沟通,得知互济基金会对项目做过一些评估。详细了解原有评估之后,宋映泉发现那些评估在样本量、对照组选择、评估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宋映泉对互济基金会的做法颇为认同,认为“未来希望幼儿班一村一幼”项目“精准地帮助到最弱势的人群”。此前,宋映泉对迈克尔他们实施的“未来希望幼儿班”印象深刻,这是一个在中国村级社区做低成本幼儿园的公益项目,德国人迈克尔担任首席代表的“互满爱人与人”是发起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希望幼儿班”是中国好公益平台51个“优质公益产品”之一。

云南富宁县龙内幼儿班课堂老师用树叶给孩子们上课

  2018年6月1日,迈克尔专程到北大找宋映泉,再次邀请宋映泉团队为“未来希望幼儿班一村一幼”项目做评估。这一次,宋映泉答应了。

  宋映泉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据他观察,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之一是一些重要研究问题被忽略,许多干预项目是否有效缺少科学评估。这个评估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此外,“从教育财政的角度看,如果这个模式可行,将来可以考虑把它当作一种办园模式来推广”,他说。

  在与互济基金会交流中,宋映泉想到此前来办公室交流的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三一基金会”),觉得其“科学公益”理念与互济基金会项目评估需求颇为契合,于是就建议他们向三一基金会寻求评估经费支持。

  巧合的是,从2017年开始,互济基金会就与三一基金会互动不断。早在互济基金会正式注册前,三一基金会副秘书长沈丹玺就注意到了“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并对其扎根农村社区探索儿童早期发展的路径颇为认同。

  项目论证阶段,沈丹玺觉得,“未来希望幼儿班一村一幼”项目评估符合三一基金会“推动科学公益”的使命,便有意进行资助。

  她认为这将是一笔可能产生巨大“回报”的“投资”,“除了为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还能够进一步明确‘一村一幼’项目规模化的可能性,以及了解一线公益组织的发展需求、评估认知及话语体系。”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