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冯仑:企业公益需要制度化
详细内容

冯仑:企业公益需要制度化

时间:2014-12-24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冯仑:企业公益需要制度化

日期:2014年12月24日 09:44

                  冯仑:企业公益需要制度化我要评论

                             20141223 09:10:5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编者按:公益帮助企业更好地与社会对话,和周围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从而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利益生态圈。

  万通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注册资金来源于万通地产、万通实业及冯仑的个人捐赠共计400万元。彼时,万通董事会将对基金会的捐赠规模定为:"万通地产税后利润的0.5%,加上万通实业税后利润的1%"20108月,万通实业名称变更为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除了这两部分的捐赠外,还有一部分是冯先生的个人捐赠。"万通基金会秘书长李劲解释,在过去,万通基金会的资金池就像是一个水库,来自万通企业的捐赠减少,冯仑的捐赠就会相应增多。

  在其年报中可以发现:2008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包含原始资金在内)为563万元;2009年为628万元;2010年该数据有所上升,约为1365万元;2011年,捐赠收入又下滑为402万元;2012年回归到成立之初的水平,全年捐赠收入为540万元。除了2010年捐赠收入较为特殊外,其他年份基本持平。5年,万通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总计为3500万元。其中,冯仑的个人捐赠为1449万余元。

  公益和企业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冯仑看来,公益和企业是相得益彰的关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公益帮助企业更好地与社会对话,和周围的利益相关者沟通,从而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利益生态圈。

  "比如我们做不动产,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现在国内每年大概40%的碳排放来自于建筑和房地产行业。所以,我们一方面制造问题,一方面通过公益环保行动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平衡,让我们在对环境负责这件事情上有所贡献。"

  万通公司的公益战略和营利战略之间有一种"貌离神合"、交相辉映的关联。万通的营利事业和公益事业贯彻同样的价值观,这是"神合""貌离"就是二者表面上各干各的事儿,彼此是独立的,但精神气质上却是契合的。这也是万通的价值观得以延续的原因。

  说到万通的公益事业,从一开始就非常制度化。在万通基金会的治理上,强调公司制度之间的配合,比如营利事业的架构如何与基金会的工作相配合。

  万通的营利事业有一个"绿色公司"的核心战略,在这个战略下,所有的产品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或国内的三星绿色标准。万通的员工每年有带薪公益假期,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责任,也能更积极、更有热情地推动公司的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的发展。

  冯仑认为,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还有一些治理完善的企业,都应该在公益方面更多地参与。目前应该说,民营企业做得比国营企业要好,因为企业的机制不一样。国营企业规模大,资源占用多,有些国企也成立了公益基金,与公益组织展开合作,而且每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是国企在公益方面所做的更多是形式上的东西。民营企业则是拿出自己的钱,让员工花自己的时间去做公益。

  万通的公益基金成立以后,先是着眼于社区,建立了生态社区,然后把环保的领域进一步聚焦。我们一开始就着眼于未来,针对公民社会成长中的一些微观细胞,发育社会,发育中间组织,从而使社会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希望最终促进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万通公益基金也吸引了很多海归和专业人士。在冯仑看来,这又能引导很多大学毕业生今后正确地择业,这个领域就成为一个新的容纳就业的渠道。这些高级人才的专业水平都很高,有利于提升公益事业的品质,改善公益的发展方式。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观感和评价会有一个改变。而这个改变就意味着,未来社会进步了,公益会有更大的空间。

  呼吁建立公益制度

  多年前,中国开始允许建立私募公益基金会时,冯仑和一批企业家发起建立了华夏心脏基金会。现在这个基金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心脏基金会。冯仑说。此外,阿拉善环保基金也于2004年由近百名企业家出资成立,是国内最大的环保基金。同时冯仑也在帮助李连杰的壹基金规范成一个公募基金

  冯仑认为,在慈善公益问题上,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比盖茨、巴菲特做得更好,主要原因在于行善早。比尔·盖茨1975办公司,2000年才开设慈善基金会;巴菲特的公司赚钱赚了50年才想起这个事;而中国企业家通常在创办企业15年甚至10年后就成立了公益基金,目前中国一共800多家公募公益基金会。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挣钱比他们晚,觉悟比他们早,我们完全在道德上优于巴菲特和盖茨了。冯仑说。

  如果只是片面强调裸捐,而没有充分保证私有财产,那么创造财富的动力就会枯竭,我们就会再次陷入贫困;如果我们不是把财富捐给独立的公益机构,则会走向崩溃,扼杀一切创造性。冯仑主张,做慈善要保证一个良好开端,第一要建立独立的公益基金会,成为社会NGO。美国有12万只公益基金,这些基金会不可能被政府征用;而中国这800多个基金会绝大多数归属政府,如果钱捐到那里去,等于给财政捐款;第二要高度提防公益慈善行为伤害到自由企业制度。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捐款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自由企业制度。如果中国民营企业家都捐完了,公司成了国企,酝酿的是贪污和浪费以及不负责任和懒惰。

  在冯仑看来,中国企业家不仅要做公益慈善,还要建立公益制度,保护每个人平等创造财富的基本权利。美国创业者多数都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才开始做公益慈善事业,中国现在才30年,刚开始创业就要忙公益慈善,所以中国企业家现阶段更应该投身于制度建设。我们更注重建立一个独立的公益基金会和科学治理、透明诚信的公益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不断地捐献,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推动公权力持续往前走,毁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