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推进公益组织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改革
详细内容

推进公益组织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改革

时间:2014-12-20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image.png

       “未来,国家对生态保护还会越来越重视。我们分组讨论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我们那组去,多次提到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也用了很多的篇幅讲生态环境保护。” 日前,在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的采访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银泰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主席沈国军表示。

       作为今年的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成员,沈国军注意到今年有关公益的提案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关于留守儿童、老龄化等方面的提案也蛮多的”。

       在此次两会上,沈国军针对自己长期关注的生态保护问题,提交了《关于积极鼓励公益机构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提案》,建议将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地纳入国家官方的保护地体系,以及推动相关立法为社会公益组织托管保护地提供法律支撑,希望能在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层面推进,为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开路”。

       他表示,只有推进顶层的设计和安排,公益组织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整个国家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规模才会越来越大。

       沈国军在提案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地基本上实行的是“抢救式保护”策略,缺乏顶层设计和科学系统的规划,注重数量和面积的扩张,忽视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造成保护地体系仍面临保护空缺、资金短缺、管理能力薄弱、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保护地治理模式。”作为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主席,沈国军一直关注并投身于国内外的生态保护建设。结合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近3年来的实践,包括困惑和经验,沈国军和团队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比较专业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提案”。

       “九龙治水”是沈国军重点提及的问题。“公益机构要参与当地的生态保护,往往牵扯多个相关部门。”他说,“此次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大家也觉得确实应该整合整合,把一些职能放到一个部门去。”

       不过,机构调整需要时间,这可能会让提案落实的时间往后推。据统计,“近5年全国政协提案的办复率达99%。”沈国军不太担心提案能否落实,只是具体落实需要等到机构调整完成之后,才能对应相关负责部门,“提案落实的最大问题是时间”。

       近3年来,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将商业的思维运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桃花源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已经实现了保护经费自给自足。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每年的保护费用约三百万,去年桃花源基金会出资在当地发展生态产业,生产、销售蜂蜜和蜂蜜酒,所获利润覆盖了当年老河沟的保护支出。”沈国军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帮助当地百姓用生态的方式创收。我们发展定制农业,鼓励他们用生态的方式养鸡、养猪等。这些生态农产品卖得很好,去年参与定制农业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一万多元。”

       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正在探索一条科学保护与社区发展并重的可持续运营之路。随着生态保护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桃花源可能会尝试用更多方式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沈国军说,“我觉得公益机构也需要很多的创新,没有现成的东西,我们边想边干。”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