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慈善日 你了解吗时间:2016-09-06 中华慈善日 你了解吗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6年9月6日 13:47 慈善日只是个开始 慈善公益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仅有慈善法还远远不够的,而设立中华慈善日也只是个开始。慈善公益事业任重而道远。 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设立中华慈善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不仅规范了慈善活动,更明确了慈善活动中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设立慈善日以及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强调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通过规范我国慈善活动, 从而使慈善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趋向,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说,慈善日的根本目的就在于,确保整个社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设立慈善日,开创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先河,但慈善事业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日子、一部《慈善法》。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 问题,仅有慈善日还远远不够,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正确的慈善公益理念,才能确保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团体或者个人的利益才能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许多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设立这个节日对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又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正式实施和中华慈善日的到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爱心企业和群 众更是积极踊跃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慈善公益活动。伴随着自己亲身参与其中,许多人对于慈善公益事业越来越感兴趣,也想更多地了解中华慈善日。 说一说慈善日由来 最早,在《慈善法》草案中规定每年3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但是,在审议慈善法草案时,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不同意见。李慎 明委员说,大家都熟知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尽管不是法定的,但实际上已深入人心。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雷锋精神远远高于、大于慈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慈善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仅仅是雷锋精神的一种体现。如果把3月5日作为慈善日,有可能冲淡学习雷锋日。同时,李慎明指出,不能动不动就要通过立法确立纪念 日或节日。建议在适当时候,要统筹清理法定纪念日或节日。 与此同时,陈光国委员对李慎明的意见进行了附议。他指出,设定中华慈善日需要研究,第一要考虑有没有必要,第二要考虑3月5日是否恰当。如果说设立中华慈善日确有必要,3月5日也不一定是恰当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节、日扎堆,首先是全国人大会议开幕日,是全国上下关注的日子,其次是学雷锋日, 再有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能否考虑将某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确定为慈善日,因为周日不影响工作,也便于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慈善活动。”陈光国说。 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慈善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并决定将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常 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慈善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修改完善。这次的修改稿拟规定“中华慈善日”为每年9月5日,而此前的二次审议稿都为3月5日。 最终,《慈善法》规定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这是为了和“国际慈善日”进行接轨。“国际慈善日”是为了为纪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里萨修女,联合国将每年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旨在动员全世界人民、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 评一评设立的意义 说到设立中华慈善日的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似乎有说不完的话。王振耀告诉《慈善公益报》 记者,今年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意味着慈善事业从社会边缘与补充逐渐转向社会中心,中国正在进入公益慈善事业井喷式发展的善经济时代。面 对这样的情况,公益慈善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国正步入善时代 在王振耀看来,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使命型专业慈善人才短缺的挑战。推动公益人才培育,是迎接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大发展的社会举措之一, 也是设立中华慈善日的意义之一。中国正在步入善经济时代,慈善开始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现代慈善开始逐步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慈善事业的 全面发展需要在开放的格局中融入世界,公益慈善教育需要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的支撑,建立起具有国际视野而又植根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公益慈善知识体系。 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王振耀透露:“本着这一理念,我们公益教育要特别突出与世界的接轨,突出实践、行动、交流与思考。这需要我们构建现代善知识体系,培育使命型慈善领袖,推动善时代的共享与发展。” 需要做慈善的节日 开封市义工协会的义工徐建华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人们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加强,人与人 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发扬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慈善精神,并希望她能够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为此,我们非常需要制定一个人人 都做慈善的节日。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着特殊的遗传功能,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 来,就是因为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特征,成了整个民族的传统习俗。我们现在制定一个人人都做好事的‘中华慈善日’,那么雷锋精神也一定会逐渐成 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习俗,世世代代传下去。在这个节日里,应号召人人都要实实在在力所能及地为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长年有隔阂的人,主动去做一件或 几件好事,由此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和未来,制定一个‘中华慈善日’, 就更显得十分必要。如果说植树节能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增加美的色彩;那么,‘中华慈善日’就一定能够连年不断地在人们心中播下爱的‘绿洲’。” 外媒给予高度评价 对于设立中华慈善日,国外多家媒体对此高度赞扬。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两次刊文关注中国的《慈善法》以及设立慈善日,称赞这些举措填补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法律以及大众思想观念上的空白。 《华尔街日报》还援引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慈善事业的哈佛大学学者爱德华·坎宁安的话说,从慈善和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中国这部《慈善法》是一部撰写精良严谨的法律。 韩国湖西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全家霖指出,慈善日的设立和《慈善法》的出台对中国社会经济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慈善法将提高慈善团体活动透明性,让慈善事业赢得大众信赖,设立慈善日还体现出更为成熟的社会责任原则和标准”。 在智利社会学家马塞拉·艾斯平多拉看来,这将有助于解决贫困问题,“目前智利尚不存在慈善法,智利应效仿中国,确定慈善日并制定一部能协调、整合各方力量的慈善法”。 肯尼亚中国问题专家穆内内·马查里亚认为,设立慈善日表明中国在鼓励慈善公益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步,这将进一步鼓励中国不断壮大的富裕阶层向贫困群体进行捐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