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教育扶贫看区县走进奉节 对贫困学生全员家访
详细内容

教育扶贫看区县走进奉节 对贫困学生全员家访

时间:2018-10-15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图片38.png

家访深入贫困学生家庭

  扶贫先扶“志”和“智”,教育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奉节县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作用,着力在“行”上做创新,在“效”上下功夫,采用“家访”全覆盖,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趟出了教育扶贫新路子。

  落实家访全覆盖

  一份有温度的行程表

  “扶贫重在扶人,扶人重在扶志,培养出一个有志气、阳光自信的学生,就能影响和带动一批人励志向上。”

  奉节县现有各类学校189所,另有117个小学教学点,学生人数多、生源分布广,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夯实智力帮扶?

  奉节县以家访助力精准扶贫。

  该县有关负责人认为,家访既能宣传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扶贫政策,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具体情况,还能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调动家庭教育积极性。为此,该县要求幼儿园至高中各学段教师每期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家访全覆盖工作,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尤其关爱贫困学生,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密切沟通,宣讲教育改革发展及惠民政策,激励家长和孩子自力更生、奋发向上。

  “曾老师,慢些走,路有点滑。”当云雾小学曾崇秀来到学生冉小妹家时,周围人无不为她捏了一把汗,他们没想到曾崇秀老师挺着七八个月身孕坚持来家访。

  “不要紧,我还是想来当面和你交流下,讲一讲国家、县里的扶贫好政策……”曾老师全然忘记舟车劳顿,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家访这条路对于云雾小学教师而言并不好走。云雾小学地处奉节西南角,离县城120公里,海拔1370米,贫困户学生54名。“去一趟学生家,最远的要走五六个小时,车子抛锚很常见。”校长张国庆说,但是老师们却有着共识,不管路途遥远,还是山路崎岖,坚决不漏一户,不掉一生。

  “县里大力推进家访工作,这是一件大好事。”幸福中学的朱灏老师有些激动。他从辽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回来的第二天,就制作了一份周密的计划表,要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把67名学生走一遍。这半个月间,他早出晚归,毫不知倦,搜集起了所有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事实上,教师家访是奉节县扶贫工作“四访四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奉节规定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做到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服务专访“四访”和村支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四议”全覆盖。

  一段时间以来,奉节县教师、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农家,通过名对面交流,召开院坝会、群众会、听民情、解民忧,汇聚加快发展正能量,凝聚起脱贫攻坚合力。

  巧解家访难题

  有的放矢开良方

  “作业完成得怎么样?”“有时喜欢玩手机,要到很晚才做。”“生活上有困难吗?”“没有,晓艳很争气,我们也少操心。晓艳在学校表现咋样?”“平时比较努力,很少违规,与同学关系融洽,就是数学有点偏科需要再加把油。”……这一言一语,朱灏老师都写进了《家访记录表》。

  登门家访是沟通老师、家长、学生三者心灵的纽带,一直被认为是教育的传统“法宝”之一。

  然而,要用好这个“法宝”却并不容易。一方面,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因家庭贫困而极度自卑的孩子,大都对此十分排斥。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或流于形式,或简单应付,千篇一律的谈话方式既达不到理想的家访效果,也难以满足家长的需要。

  带着“做就要做出成效“的决心,奉节县深思熟虑,找到了破解家访难题的“三大密钥””。

  家访前,让教师明白任务所在。奉节县规定了教师“三讲一听”,讲党和国家的助学惠民资助政策、讲宣传均衡发展成果、讲学生在校学习品行情况、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同时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的建议意见和学生在家情况。

  家访时,巧妙沟通做实记录。奉节县要求教师在摸清学生家庭情况基础上,建立完善学生档案。家访时要言之有物,讲之有理。同时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情况,协调解决一些特困学生家庭的实际问题。

  家访后,私人订制发展菜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家长反馈,为每个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式,对他们因材施教,助孩子自信快乐的成长成才。

  有了这“三把钥匙”。奉节老师的家访工作如鱼得水。朱灏老师家访前得知有个女生希望老是说服家长,理解、支持自己当编导的愿望。

  与家长寒暄后,朱灏老师从编导职业发展,说到孩子个人追求,人生发展等。一番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终于有了结果。父亲一拍大腿,说:“以后不干预孩子的选择,自己想学什么专业就学什么,我都全力支持。”

  科学的内容,规范的流程,认真的态度、坦诚的表达,奉节教师们围绕孩子的发展,理性地展开话题,将家访做出了实效。

  搭建沟通桥梁

  多方合力奏乐章

  在奉节看来,家访的本意和内涵不是到学生家中走走、看看这么简单,而是深化和凝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晓峰,来,带老师去你们家坐坐。”谭长江老师家访学生晓峰时,孩子始终站在门背后不出来。

  反复沟通无果后,谭老师主动上前,给了孩子一个有力而温暖的拥抱,化解师生之间的距离。事后谭老师了解到,孩子因为家庭贫困、长期缺少关爱而自卑、胆小,内心封闭。

  谭老师当场给孩子讲了很多鼓励的话,回来后与其他任课教师专门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晓峰提供帮助,尽可能找时间为晓峰开“小灶”,要求其他学生多和晓峰相处,不要让晓峰感到孤独。现在的晓峰不仅性格开朗,而且成绩还逐步提升,每天都信心满满。

  家访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孩子,也改变了不少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一位家长说:“之前以为家访就是做做样子,还要耽误我做农活,没想到老师来了后给我们讲了很多好政策,教育孩子科学方法,让我们很受益。”

  如今,很多家长听说老师要家访,有的不惜耽搁一天的农活在家等候,有的亲自在主干道上迎接,有的还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在一次次沟通后,他们对奉节教育的满意度持续升高。

  事实上,家访不仅仅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重新认识教育、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的过程。不少老师感慨到,“看到一些孩子家里黑黢黢的屋顶,简陋的家具,我就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教育育人的工作”。

  通过家访的桥梁纽带作用,奉节不仅给老百姓送去了关怀和温暖,还引导家长、社会树立了系统科学的大教育观、成才观,全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行动蔚然成风。

  链接>>>

  12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奉节县高位谋划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目前已实现12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5%降至1.36%。

  当前,奉节县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县上下直面困难,持续用力,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用好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六项专项治理、四访四议、公示公开六个一等抓手,在“好”、“实”、“准”“细”上下功夫,完成脱贫攻坚大排查,落实产业到户项目,开展创业就业适应性培训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脱贫摘帽。

谭茭 万芮杉 胡忠英 图片由奉节县教委提供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