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

重庆市公益事业发展研究会主办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 3年向6万人普及急救知识 他们构建重庆三级急救志愿服务体系
详细内容

3年向6万人普及急救知识 他们构建重庆三级急救志愿服务体系

时间:2018-10-17     作者:重庆公益网【转载】

图片34.png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来到中铁隧道一处东环项目现场,向一线工人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资料图。新华网发(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供图)

    新华网重庆10月18日电(刘淳)当身边有人晕倒在地,你愿不愿意伸手救援?有没有能力伸手救援?当出现紧急情况,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应急救护的主体,但现实是,许多市民尚未掌握急救技能。作为重庆急救人才主要输出地之一,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计划在3年内培训急救讲师200名,培养公众急救人员2000名,并向6万名市民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

    “这就是我们的‘3226’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志愿服务项目。”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培训部主任费夕丰称,该项目自2016年4月启动以来,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40次,累计向4万余人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2018年,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培训部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输出高水平急救人才

    据了解,该培训部成立于2008年,现有培训师资9人、专家团队数十人,是美国心脏协会授权的国际培训机构,主要负责重庆的急救技能培训工作。

    “我们主要针对专业医务人员开展师资培训,再由培训合格的市级师资人员向区县各级相关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费夕丰表示,培训部每年也会带队、带设备、带技术到各基层医院,对当地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手把手教学指导。

    “下周我们又要到彭水举行培训班,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费夕丰告诉新华网,10年来,他们的培训足迹几乎踏遍重庆所有区县,还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重庆各区县卫计委合作,不定期举办基层医生、乡村医生的急救技能培训班,进行精准医疗扶贫。

    此外,培训部还多次与重庆市总工会合作,以提高重庆医疗技术水平为目的,筹备、组织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的技能竞赛活动。

    “通过劳动竞赛这种形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更多急救医疗行业的‘中国工匠’,为重庆培训一批高水平急救人才。”费夕丰称,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员在全国急救技能比赛中也多次获得优秀成绩。

    提升全民应急救护能力

    在公众普及方面,培训部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培训班、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在群众中推广基础急救知识及技能。

    “我们会不定期举办‘急救进社区’、‘急救进厂矿’、‘急救进企业’、‘急救进学校’等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费夕丰表示,目前医院已经为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外国语学校、两路口社区、希尔顿酒店、安琪儿妇产医院等数百家企业、学校、单位、社区进行了相关急救培训。

    “普通人也应该掌握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海式手法、止血包扎等常用急救措施。”费夕丰举例称,如果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约一半的患者能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几率仅为4%,“学习正确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够挽救身边人。”

    此外,培训部还特意挑选了5902名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公众急救人员专业培训。

    “这些公众急救人员主要来自美团、滴滴、轨道集团等单位,他们长期服务在一线且了解周边环境,能及时、准确到达现场且有能力开展初级救援工作。”费夕丰表示,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形成“急救讲师—公众急救人员—群众”的三级急救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应急救护能力。


技术支持: 遥阳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